ENG

一個年輕人都不能放棄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去年是我教學25 年來最難過的一年:一位非常優秀的法律系1 年級學生突然自殺,令人傷心難過,同時十分疑惑。他的性格愛助人、開朗,讀書又出色,誰都說他是個陽光男孩。以他的才幹、品格,人生前途本應一片光明,有條件去實踐一個又一個的夢想。他有什麼事情看不開呢?為什麼要自殺?事發後整整1 個月,我仍然無法釋懷。為了尋找答案,我出席了那位同學中學舉辦的悼念
活動,希望從別人口中,了解更多他的故事。這齣悲劇令我不斷思考這一代年輕人想的是什麼?

與此同時,去年發生的「佔中」有很多年輕人參與其中,看着他們試圖闖入政總、衝擊立法會、衝出馬路堵塞交通……令我反覆問自己:「香港的年輕人為什麼會這樣?他們是否知道將要負上的法律責任和代價?」

年輕人「佔中」為追夢

有分析認為去年發生的「佔中」是「世代之爭」,因為參與的、支持的大多數是年輕人,積極反對的大多數是社會的壯年或以上的人。我曾多次去佔領區和一些中學生及大學生交談,了解他們的想法,也嘗試向他們表達我們這一代人的想法。

交流過程之中,我發現參與佔中的年輕人各有不同,他們有些讀書成績很好,有些讀書一般,有些只是受朋輩、學校、老師影響胡裏胡塗來參與佔領。但我明顯感覺到,他們很多是以為佔中可以為香港爭取更民主的制度,更好的社會環境。但他們同時感到非常迷惘、失落,不肯定繼續留守會有結果,不覺得佔中是一條出路,但又不清楚自己、香港應該如何走下去。

我身邊認識一些年輕朋友,他們和長輩因為政見、對佔中的態度鬧得面紅耳赤。互聯網和社交網站加深了「藍者愈藍,黃者愈黃」的現象,拉闊了兩代人之間的鴻溝。但無論意見是多麼的不同,這伙年輕人是香港的下一代,當社會一個世代中有很多人都抱着這些負面情緒,這是很危險的事。正如我們和上一輩的想法不同一樣,我們和年輕人有不同的看法、態度、政見,我們必須努力了解這一代人的想法,絕不能輕言放棄這班年輕人。

要協助年輕人看到更多可能

我們這一輩能做的,是以我們的經驗、知識,擴闊他們的視野,令他們可以看到更多的可能、更多的出路。我在立法會大樓外的佔領區和一位認為要爭取撤回人大8 ? 31 決定的女學生聊天,我知道她讀社會科學, 便問她有沒有讀過Charles Lindblom 的Incrementalism 及F.A. Hayek的學說,她答沒有,我建議她不妨讀一讀,了解支持循序漸進的人的想法。過了1 星期,她跑過來對我說她讀完了,很希望和我繼續討論。

迷失、莽撞、摸索、覺悟……這些全部是年輕人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如果我們令他們明白到,公民提名並非唯一的民主選舉制度,政制改革步伐除了radicalism 還有incrementalism,一步到位和原地踏步之間,原來還有行前一步這個選項,認命和抗命之間,原來還有很多可能性,他們的人生、香港的未來便會變得徹底不一樣。

參與佔中的年輕人,大多數都是有追求的。但追求夢想要基於客觀的知識為基礎, 「佔中」不是實踐夢想的正途,反而會害了香港。我們要讓他們明白,香港社會並不是那麼糟,社會不完美不等於香港一無是處;香港的制度仍然在吸引不少外國年輕人來香港追夢,我們必須讓年輕一代明白香港自身的優點,不要全盤否定,那社會改革才能向前行,才能令他們從牛角尖、從一些政客教唆的激烈抗爭路走出來。

追求夢想是好事,我們應該欣賞年輕人追夢的勇氣和決心,同時亦要盡一切所能,協助年輕人向正確的方向前進,用正確的方法實踐夢想,尋求不同的出路,而不是停留在鏡花水月,甚至誤己誤人的迷途。

 

(刊於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