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趕客」容易「搵客」難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統計處數據顯示,近期零售業銷貨價值較去年均有所下跌,以六月份為例,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跌幅較大,較去年下跌百分之十點四,服裝、鞋類、禮品等類別的銷貨價值同樣較去年同期低。年初至今,零售業界已步入寒冬,業界一再表示銷情欠佳,有集團暫停擴充計畫,亦有店鋪在租約期滿後不再續約。隨着旅客數目增長放緩,飲食及零售業必然受到影響,我們擔心未來數月會陸續有店鋪結業,甚至產生漣漪效應,對整體經濟造成影響。

零售轉弱  吉鋪趨增

最近在尖沙嘴或銅鑼灣等傳統旺區,均見到有「吉鋪」招租,部分業主願意大幅減租,亦有商店寧願以短期租約續租,也不願簽下租期較長的租約,反映零售商對銷售前景的信心不足。鋪租昂貴導致經營成本高企不下,市道暢旺時,尚可以應付,一旦零售轉弱,經營壓力便會大增。特別是珠寶首飾及國際名牌等奢侈品相關行業,店鋪面積較大,每月鋪租不菲,若沒有一定銷售量,實在難以維持。

過往香港是以價廉物美,款多質優,加上親切友善的好客之道,吸引遊客,特別是內地旅客會專程來港消費。但現時港元跟隨美元走強,內地免關稅的零售點亦不斷增加,加上外國品牌進駐內地,內地旅客來港的動力相應減低。另一方面,愈來愈多國家放寬中國旅客的入境安排,歐、美、日、韓等地都有不少店鋪提供中文服務,吸引中國遊客旅遊及消費,就以近期匯價下跌的日本為例,今年上半年已有二百多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近一倍。

面對眾多競爭,香港實在有需要推出更多措施,發展旅遊業,最近立法會秘書處的研究報告已指出,香港旅客增長速度放緩。除了發展新景點,我們亦要增加配套,提升旅客接待能力,也應讓自由行擴展到內地更多城市,並增加海外宣傳,同時大力發展郵輪等高端旅遊,帶來更多元化的選擇。當然,最重要是我們不能「趕客」,特別是有政團及政客以「本土」為名示威,對遊客出言侮辱,甚至肢體衝突,令外人以為香港不歡迎遊客,嚴重打擊旅遊聲譽,盼望社會能了解問題的嚴重性,莫要待經濟蕭條才悔之已晚。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