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罷課」無益同學三思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港大部分學生本周三發起罷課,提出反對李國章教授出任校委會主席、反對特首為大學校監,並要求改由校委會委任校務委員等多項訴求。罷課委員會承認參加人數令人失望,並計畫繼續發起宣傳,呼籲教職員工參與「罷教」、「罷工」。

有心人將政治帶入校園?

組織和參與罷課的學生當中有來自其他院校學生會的成員,亦有一些是活躍於組織社會運動的熟悉面孔。

佔領運動過後,圍繞香港大學的風波就未曾平息,從任命副校長,到學生衝擊校委會會議;從有人偷錄校委會會議錄音,到反對校委會主席的公投等一系列運動,究竟是維護學術自主,保護學術自由;還是有人有心將政治帶入校園,以期引導學生參與更多反對政府、對抗中央的運動呢?抑或從中培育理想人選作為反對派的後備力量呢?

大學生關注社會事務,重視未來發展,是可以理解的。《基本法》確保他們有表達意見的權利,特區政府亦相當重視年輕人的意見。然而,在參與社會事務過程中,他們亦往往容易受情緒影響及他人煽動。在周三的罷課集會中,並未有太多學生響應,避免成為「被罷課」的其中一員,可見他們是理性及經過獨立思考的,而罷課學生的訴求亦不代表普遍港大學生的立場。

大學發展不僅僅是大學自身的事,其接受政府資助,關乎所有納稅人利益,關乎政府教育政策,更關乎香港下一代。

香港社會一直強調「任人唯才」,李國章教授有超過三十年的專業教育背景,具過人的領導能力和行動力。但一些反對其出任主席的聲音,是以「他並非港大出身,作風強硬,敵視港大」為由。

大學發展關乎下一代

香港向來重視學術自由,難道在港大執教的教授就非港大畢業不可?亦有港大教授在電台節目指出,李上任後約見十位院長,令人有「君臨天下」的感覺,不是慣常的做法。然而,如果校委會主席新官上任後,不約見院長,會否惹來態度專橫,不聽意見的批評呢?如果只約見部分院長,是否亦會被指摘偏聽呢?

可見,無論是誰上任,無論上任後做或不做甚麼,都會被人非議。這種對人不對事,為反對而反對的態度,值得港大學生及社會大眾深思。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