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青年.創業.玩具夢》林亮先生分享會

巨型充氣橡皮鴨來港掀起熱潮,其實早於1940年代,香港已有小黃鴨的踪影。生產港版膠鴨的始祖、工業家林亮先生今日(6月6月)應邀出席由經民聯舉辦的《青年.創業.玩具夢》分享會,向現場近50名青年分享他創業打拼的故事。是次活動為聯盟暑期實習計劃一部分,讓同學體驗組織活動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林亮先生與年青人打成一片,一同高舉紀念版膠鴨合照留影。
林亮先生與年青人打成一片,一同高舉紀念版膠鴨合照留影。

第一桶金800元

戰後香港,百業待興,年青的林亮開始思考他的前路;良禽擇木而棲,林亮寄語年青人求職擇業時,首要思量的是這份工作是否有前途。1946年他放棄一份月薪120元的銀行工,反而選擇薪金較低,每月只得60元的雜誌社工作,專為商家搜集外國畫報,並兼做物品買賣,從中賺取佣金。「你在中環商業區打滾,接觸都是商界巨賈和有識之士,這就是你的機會」。林亮的英語和人脈就是這樣建立得來,成為他創業的重要本錢。

林亮從製造洋娃娃的故事,鼓勵青年人要有「求變」的精神。
林亮從製造洋娃娃的故事,鼓勵青年人要有「求變」的精神。

林亮的第一桶金,就是促成一宗樓宇買賣,賺取佣金800元,相當於他一年收入加雙糧。短短兩年,他儲蓄了5000元的創業資金,從此開展了他的創業大計。林亮自信「運氣不是天賜,乃自己創造。」青年人最緊要「不怕蝕底」,做事謙虛勤懇,別人對你自然有信心,機會自然手到拿來。

時下電子產品盛行,傳統玩具會否成為夕陽工業?林亮卻不表認同,「除非嬰兒一出世就懂得玩平板電腦,否則一日有小孩,一日都有玩具。玩具能啟發小孩的思維,有其無可替代的價值。再者,玩具也可以作為禮品、紀念品、擺設,玩具變化無窮,是創意和轉型的基礎。」

林亮先生特意帶來多款經典玩具,與青年人分享他的創意來源。
林亮先生特意帶來多款經典玩具,與青年人分享他的創意來源。

求「變」 顯創意

林亮形容玩具能為人帶來歡樂,所以他對這行業一直不離不棄。他認為創意不一定要憑空發明,只要細心觀察身邊事物,稍動腦筋改良,或許另有天地。「1957年我行經百貨公司,在櫥窗看到德國洋娃娃Lillie的擺設,靈機一觸,結果又成為生意良機!」林亮笑說,當時知識產權還未受重視,他立即跑回工廠為娃娃「改裝」,設計不同服飾,比芭比娃娃更早面世。

林亮說創意講求一個「變」字,笑言自己比奧巴馬前衛,早50年提出「變」的口號。時至今日,林亮仍然滿腹大計,思考如何利用「咸魚翻生」的膠鴨回饋社會。他打算與機構合作,義賣復刻版膠鴨,既提供平台讓青年人學習生意營運技巧,又可籌款協助清貧學生。

除了創業點滴,林亮在會上還講解了香港玩具發展史、玩具行業願景等題目,又向在場人士展示多款經典港產玩具,青年們都聽得津津有味。《青年.創業.玩具夢》分享會是經民聯暑期實習計劃的項目之一,一班聯盟的大專實習生嘗試宣傳、設計、物流等工作,體驗工作實戰情況。

分享會讓實習同學體驗工作的實況和學習上一代創業的經驗。
分享會讓實習同學體驗工作的實況和學習上一代創業的經驗。

 

分享會影片節錄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