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將於下月發表,在中美貿易糾紛的陰霾下,來年香港的經濟前景不容樂觀,財爺陳茂波表明,將會以「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作為《預算案》的大方向。我認為,財爺訂定的目標準確,工商界期望政府善用盈餘和儲備,推出「貼地」的措施,協助改善香港的營商環境,切勿為博取一時掌聲而胡亂派錢,更不宜為討好公眾而貿然改變理財原則。
加強對傳統產業支援
事實上,貿易戰對香港的影響已逐步浮現,倘若中美雙方在九十日內的談判期限未能達成共識,不但會拖慢香港整體貿易貨量,亦會動搖各個經濟板塊。必須指出,經濟板塊是一環扣一環,一旦金融、物流業受衝擊,股市、樓市、香港整體的營商環境以至就業市場亦必然會受到牽連。因此政府應在在風暴來臨前積極籌謀,協助企業應對外圍挑戰。
我與經民聯議員昨日與陳茂波會面,就《預算案》提出合共一百一十項具體建議。我促請財爺加強對傳統產業的支援、檢討過時法規、優化稅制,以及放寬輸入人才計畫等;當局亦應進一步寬免各項工商業徵費,以紓緩中小企的財政負擔。
近月銀行借貸趨向審慎,增加了中小企融資的難度,有中小企向我反映,擔心日後會出現周轉困難。我促請當局盡快取消自用的工商鋪、寫字樓買賣「辣招」,以及提高工商鋪的按揭成數,釋放企業銀根。
差餉寬減不宜複雜化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政府建議每名業主只可有一個物業獲退差餉,如果新方案實施,估計首兩年需要耗資二億至三億元,過程更需時約十八至二十個月。我認為,差餉寬減的原則,就是有交差餉的業主都能享受相應的優惠,如貿然改動原則,對持有多個物業的業主並不公道。況且退差餉並非長期措施,不宜將事情複雜化。
現屆政府在多個經濟及民生領域(包括創科、教育、醫療等)投放了大量資源,做法值得肯定;畢竟穩經濟才能穩民生,我期望政府能運用新思維,推出實際而有效的措施,帶動整體經濟發展。特別在中美貿易戰下,當局應有特別措施,協助中小企解決各項經營困難,達到真正的「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
(刊於星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