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屆政府全力推動香港金融市場發展,成績逐步浮現。由英國智庫與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共同編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香港在全球121個金融中心之中排名第三,並在亞太區居首。報告顯示國際金融中心秩序再現「紐倫港」,成績令人鼓舞。
報告提到香港在多個主要金融行業領域,包括投資管理、保險業、銀行業、專業服務等,排名皆全面提升;在各項衡量指標中,香港在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建設、金融業發展水平,以及聲譽及綜合的排名都有所上升,反映市場對香港金融業,以至整體經濟的信心回升。
事實上,香港作為中國的南大門,擁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和地位,同時擔當國家與世界之間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及定位無可替代。中央一直大力支持香港推動高質量金融發展,持續深化各方面的互聯互通機制,加上特區政府銳意推動債券市場、綠色金融、盛事經濟、家族辦公室等多方面發展,進一步加強香港的競爭力。
疫情加上地緣政治等因素,世界經濟正經歷大洗牌,香港在經濟結構改變的過程中,必須敢於變革,做到識變、應變、求變。金融業方面,除必須鞏固各項自身優勢,還要多管齊下為金融市場注入活力,例如將股票印花稅下調至0.05%以加強競爭力;檢討過時法例,簡化上市流程,吸納更多市場資金;吸引有投資價值的企業來港上市,特別是近年有意從美國退市的公司,設法爭取它們優先選擇回流香港上市等。
此外,香港亦要着力促進開放和創新,增強發展動能。例如應加強與大灣區對接和融合,着力促進國家的規管制度對接國際標準;結合商界力量拓展東盟和中東等新興市場;落實「基建先行」,讓各類社區建設和創科項目盡快上馬。
近月國際拍賣行佳士得將亞太區總部落戶在中環新落成的甲級商廈,究其原因,除了看中香港在文化藝術方面的市場潛力外,更是對香港成熟完善的金融融資和法律制度投下信心的一票。我相信類似的舉動將陸續有來。
展望未來,香港的經濟環境挑戰與機遇並存,我期望特首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能夠進一步鞏固施政成果,提出更多有效的搶人才、搶企業、搶旅客措施,並進一步加強各方面的競爭優勢,為香港創造佳績。
刊於星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