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全球經濟受重創,香港經濟接連遭受打擊,情況不容樂觀,近日政府進一步下調全年GDP負增長預測至負百分之六至負百分之八。在防疫抗疫新常態下,可幸這幾天確診數字穩步回落,此時此刻,的確是時候思考如何在疫後重振經濟。
社會抗疫半年,各行業受重創,衝擊遠超沙士。特區政府將推出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上周我們經民聯立法會議員同特首會面,將不同業界朋友對支援措施一些意見向政府反映,如推出過渡性質「失業援助金」,在綜援網以外向失業人士提供援助;為受疫情重創的餐飲、零售等行業以及部份自僱人士提供支援等。支援中小企方面,建議延長「保就業計劃」、加碼百分百免息擔保計劃、延長中小企貸款「還息不還本」,並且為商戶提供租金及差餉津貼等等,幫助市民和業界渡過寒冬,避免香港出現大規模的結業潮和失業潮。
此外,我們要及早研究部署疫後提振經濟的措施,幫助企業盡快收復失地。
日前特區政府與印尼駐港總領事館聯合舉辦「香港—印尼:共啟商機」網上研討會,探討兩地在貿易、投資、專業服務及創科等方面的合作。我在這webinar中分享了工業園區合作方面的一些想法,面對疫情後全球供應鏈變化,國家在印尼等「一帶一路」沿線建設的經貿合作區,將為香港企業拓展業務提供更多機遇,企業可以利用工業園區調整生產線和產業鏈,開拓海外以及內地市場。另外,我分享了貿發局一直致力協助本地創科,幫助他們發展和推廣,特別是電子保健、電子教學、電子商貿等,努力加強他們的商貿配對,共同開拓廣闊的市場。
香港必須為「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發展抓準定位,特別是中央最近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香港如何順應這個「國內大循環為主」的主題,通過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建設作為依託參與其中,關係香港長遠發展,應該及早部署。
(刊於頭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