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社會安定的重要保障。香港回歸祖國25年來,走過不平坦的路,遭遇過多次危機,但這些經歷正好讓香港市民看到,法治是香港保持穩定繁榮發展的基石,也讓香港的法律界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與擔當。香港的法律人才,不僅要在香港傳承法治精神,更應運用專業知識和才能為國家的法治建設出力,向國際社會說好中國的法律故事。
1987年,為了準備香港回歸,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在香港招收攻讀憲法、基本法的碩士研究生。當時我在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行政系即將畢業,正在決定自己未來方向,看到此消息,認識到其中的機遇:一、可以親身到北京學習兩年;二、可以為香港回歸後培養了解兩地法律制度的法律人才作準備。我把握了歷史給我的機遇,歷史也引領了我往後的專業及從政之路。
1987年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後,我選擇赴北京求學,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法律碩士和博士學位。回首北京求學的日子,我追隨著名法學家許崇德教授專研憲法及基本法,為香港回歸作準備。基本法是包容性極高的法律,「一國兩制」及基本法充分反映了我國領導人的政治胸襟與智慧,為人類和平發展提供了典範。
翻譯推廣中國法律
後來我在香港城市大學執教中國法律、憲法及基本法,一教就是30多年。我在城大任教的第一天,有同學問我:「中國有法律嗎?」這句話對我是相當大的震撼。從那一刻起,我下定決心:不僅要告訴我的學生,中國有法律,也要讓外國人知道中國的法律和判決。之後,我向國家最高人民法院寫信反映情況。沒過多久,最高人民法院接納了我的建議,獨家授權我負責整個中國司法判決的翻譯工作。這對當時初出茅廬的我來說,是莫大的信任和無比支持。
我深刻感受到市面上介紹中國憲法、基本法及中國法律的英文書籍非常少,而香港的法律教學一律要求英文授課。為了讓海內外法律界人士、學者、專家及學生更直接了解中國的法律發展,1992年我發起《中國審判案例要覽》(China Law Reports Series)中英文版的編寫工作,聯絡超過數百名內地及香港的法律學者,一起編寫這部共三卷約3,000多頁的著作。這項工程被視為改革開放後,內地與國際社會接軌的法律改革篇章,獲得最高人民法院授權,承載着數百位內地及香港的法律學者的心血。我十分榮幸擔任該項目英文版的總編輯,向國際社會說好中國的法律故事。
此後,我參與了內地司法及法律改革的人才培訓。在過程中,我感受到國家的法治建設是一條漫長路,需要一代代法律人的傳承及承擔,對為國家的法治建設出力感到榮幸。作為法律系老師,我欣喜很多學生如今已成為香港成功的法律界人士、法官及立法會議員。
以身作則堅守法治
除了教育工作外,我還積極參政議政,透過議會維護香港的法治穩定。2007年我參加了區議會和立法會直選,開啟我從政的一頁。在14年的直選議員生涯之中,我經歷過連場硬仗。2011年,我在立法會提出私人修訂案,阻止所謂「五區公投」鬧劇;2019年修例風波,黑暴橫行期間,我的議員辦事處一天之內遭暴徒三次投擲汽油彈,但我從不退縮,面對暴力歪理,堅定不移直斥其非。
2014年戴耀廷煽動違法「佔中」、2019年有人鼓吹「違法達義」等歪理,企圖誤導年輕人參與違法暴力活動。雖然當時社會歪理橫飛,但我曾教過的學生仍然自發與我站在一起,勇敢駁斥、明辨是非,這種在危機中顯露出來的擔當精神,正是維護、堅守和發揚法治的體現,讓我對香港的未來更有信心。
2019年11月11日,當全港大學都被暴徒佔領、「被罷課」之際,我與80多名法律系學生堅守在課堂,完成了三小時的憲法課。當時外面有暴徒想衝進課室,但見到我和學生們堅定的眼神與態度,放棄了衝進課室,只是在課室外進行破壞。這三小時的課,見證了我們不向暴力屈服,同學們在危機中堅守法治的信念和決心,用行動展示「守護課堂、讀書報國」,我為學生們感到驕傲。
傑出的愛國鐵路工程師詹天佑曾說過:「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香港回歸的25年,我們就是這樣走過。
(刊於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