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發展造就經濟,經濟造就香港命脈。政府在過去一年間推出了多項措施「穩市」及提振市場信心,包括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周轉問題、開放給非中國籍的港澳永久性居民申請簽發來往內地通行證件,以及公布土地租契續期安排等,讓相關市民及有意在港發展的企業更增投資信心。我期望政府未來在推出更多措施的同時,繼續加強宣傳,用故事為香港招商引資,持續推動香港經濟復甦。
日前,特首李家超出席與香港總商會的會面。期間,我感謝政府過去一年為支持企業及招商引資等推出的多項措施,亦向特首反映了現時中小企在疫後仍然面對的資金流問題,以及希望政府推出更多措施豐富本地人才庫等,我期望政府能夠從善如流,繼續為市場注入活水。
實施新政策拆牆鬆綁
香港多年來與外地企業意氣相投,賣點在於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資本主義社會及簡單低稅制等優勢,「賺到錢」,外資自然視香港為發展及投資目標。即使香港於疫情間曾短暫進入冰封期,疫情後進駐香港的企業數字及外資已顯著回升。根據公司註冊處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間,在香港新設立營業地點並根據《公司條例》註冊的非香港公司達501間;投資推廣署亦同期協助了322間內地及海外企業在港開設或拓展業務,為香港經濟帶來383億港元的投資和創造超過3500個新增職位,充分展現出香港的獨特優勢,讓香港成為國際市場拓展的首選目標之一。
香港要在各大榜上保持名列前茅,就須更進一步加強推廣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獨一無二的優勢;香港總商會未來亦會繼續配合政府措施推出更多類型的活動,推廣香港,說好香港故事,讓社會大眾及國際間知道,香港的「一國兩制」乃香港締造優良營商環境的關鍵所在。我建議政府在推廣時多以大眾容易理解、親切的方法及多種國際語言等介紹香港各類發展和成就,讓香港故事傳揚千百方。
現時市道受多種外在不確定因素影響下,政府在實施新政策時便更須拆牆鬆綁,以及適時調整支援措施,為在港企業提供更多彈性規劃和發展空間。此外,我亦期望政府未來重點加強吸引世界各地人才,例如增加稅務優惠及教育津貼等誘因,讓香港成為國際高端人才的集中地。
刊於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