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一國兩制前途所在 (石禮謙) – 評論文章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後,香港各界反應熱烈,對大灣區也有不同解讀。

支持者認為大灣區規劃是發揮香港優勢,鞏固香港地位,推動香港發展千載難逢的機遇;懷疑者則認為香港是被規劃、被融入,「一國兩制」會被削弱。反映市民對大灣區發展規劃有期望,也有疑慮。

為年輕人提供機會

大灣區規劃能給香港帶來什麼?最重要就是透過建立區內城市相互合作,協調發揮各自優勢,建設有活力、具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及世界級城市群,創建高質素發展的典範。

作為區內最具國際化城市及成熟經濟體,香港可藉大灣區建設把優勢擴散出去,帶動區域發展,並藉此增添自身發展空間和動力。透過融入國家發展,展現香港的特殊地位及作用,為長遠落實「一國兩制」,保持香港安定繁榮打好基礎。

香港近年經濟表現不俗,但比起周邊地區卻未見突出。市民期望安居樂業,期望民生改善,期望有好的經濟及就業前景,但現實與期望有較大落差,造成市民、尤其是年輕人有怨氣。

現實是,成本相對較高,導致香港在價格方面的競爭力被削弱,產業轉型及科技創新產業的成長緩慢,市場小導致發展空間有限,傳統行業被對手趕上而規模萎縮。面對結構性問題及深層次矛盾,特區政府雖努力施政,但理順不易,若情況持續,將不利香港整體發展。

如今大灣區建設為香港突破地域所限,推動產業跨區域合作及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專業服務業,為年輕人發展事業,發揮才智提供了契機。

《基本法》第五條規定,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現時「50年不變」已進入中期階段,當年鄧小平先生在會見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強調:「香港在1997年回到祖國以後50年政策不變,包括我們寫的《基本法》,至少要管50年。我還要說,50年以後更沒有變的必要。」

中央也重申未來仍須堅持「一國兩制」,繼續發揮香港的獨特作用,認為「一國兩制」對國家、對香港都最為有利。

但是,從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與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角度而言,港人愈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就愈能鞏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反之,「兩制」的存在價值就可能受到質疑。香港要繼續享有「兩制」之利,就應積極投入大灣區建設,以行動支持「一國」,展現「兩制」價值,這才是對「一國兩制」最有力的支持。

正確理解《基本法》

香港特區維持國際商貿社會熟悉的普通法傳統,成為兩岸四地中唯一實行普通法制度的地方,令香港在國際商貿界能保持競爭力。

一直以來,香港的廉潔、法治、專業、誠信受到推崇,在城市規劃、市政建設、交通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也有不少地方被內地城市借鑑;同樣,內地也有不少成功經驗可為香港借鑑,這正是「一國兩制」下相互借鑑,互利共贏的顯現。

大灣區建設不單讓香港發揮制度優勢,而且能推動香港創新制度,成為國家國際化的橋樑、先行者;國家現代化的推動者;軟實力的示範城市。只有當香港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對國家發展有益,「一國兩制」才有長久保持的價值。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借鑑,方能和諧並存,共同發展。

「一國兩制」有強大生命力對年輕人前途至關重要。現時有部分年輕人擔心2047後香港會失去「一國兩制」地位,對前途感到徬徨。這是因為對「一國兩制」欠缺全面、準確的理解。

事實上,年輕一代正確理解和貫徹《基本法》,切實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讓「一國兩制」實踐不偏離正確方向,「一國兩制」就沒有不長期存在的道理。

因此,維護好《基本法》,正確理解「一國兩制」,把參與大灣區建設視作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一國兩制」就會繼續存在,為香港帶來美好將來。

(刊於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