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經民聯促政府正視勞工短缺 提四大建議穩定人力供應
加速疫後復甦 緩減民生衝擊

經民聯今日舉行「正視勞工短缺 穩定人力供應」記者會,向特區政府提出人力資源政策四大建議。

香港各行各業勞工短缺問題日益尖銳,不但拖慢復甦,更影響民生。經民聯今日(6月8日)舉行「正視勞工短缺 穩定人力供應」記者會,邀請業界代表分享勞工短缺下的經營苦況,並向特區政府提出人力資源政策四大建議。

出席記者會的成員包括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博士,副主席林健鋒,工商事務委員會主席林凱章、副主席黃舒明,以及李禮廷、梁劭衡等業界代表。

盧偉國博士表示,本港勞動人口下降、人口老齡化等趨勢,令人力供應面臨結構性的挑戰,促請特區政府就人力資源政策進行全面規劃,推出針對性的策略及措施,做到「搶人才、保人才、留人才」,提升本港勞動人口的量和質,適時補充各行各業的龐大人力需求,為香港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動能。

林健鋒引述總商會調查顯示,超過7成受訪企業正面對人才短缺問題,當中逾8成已維持逾一年,反映勞動力短缺持續惡化。香港將有排山倒海的大型基建上馬,亦需要人才發展各項新興產業,實現鴻圖大計要「財」更要「才」,建議特區政府借鏡澳門、新加坡等輸入外勞的經驗,各界亦不應視外勞為洪水猛獸。

國際美容健康總聯合會執行會長李禮廷引述業界調查指,每間美容院平均有「2成或以上」人手短缺,例如本來要20名同事,現在長期只有約16人上班。業界亦反映今年人工開支已飆升15%至20%,個別工種如前台、清潔的工資即使較過往高2、3成仍難以請人,導致業界經營壓力十分大,近月更有不少美容院放盤,主要原因都是人手不足,業界都希望輸入外勞紓緩人手不足問題。

批發及經銷商持份者梁劭衡表示,業界難請到足夠的貨車司機和跟車工,即使加薪10%至15%,仍難挽留人手。據統計,「運輸及倉庫行業」的勞動人口較疫情前流失近3萬人,加上外賣平台等興起,令業界人力缺口難以填補。貨車司機、跟貨人員短缺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容忽視,去年6月的韓國貨車司機停工就造成達12.5億美元損失,若情況持續惡化,長遠會影響整個供應鏈,甚至推升通脹。

林凱章表示,隨著香港經濟邁向疫後復常,不同行業、不同工種人才和勞工短缺的情況和負面效應陸續浮現,聯盟工商事務委員會早前向特區政府提交「完善輸入外勞制度」建議書,就香港的人力資源規劃提出四大建議。

黃舒明介紹,有關建議包括:主動從其他國家或地區協商輸入外勞、針對不同行業實況彈性制定輸入人手方案、探討輸入大灣區人力等。但黃舒明強調,除了輸入人力,最關鍵的是政府必須設法壯大本地人才庫,透過加強青年生涯規劃教育和技術培訓,為香港勞動力市場不斷注入更多生力軍,為青年開拓更多元化的事業發展出路,既做到「搶人才」,更要「保人才、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