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預算案在本月底(28日)發表,我聯同紡織及製衣界代表早前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會面,遞交業界預算案聯合建議書。業界建議預算案研究設立「時裝及紡織發展局(FTDC)」,以此法定機構專責統籌行業發展,讓這個具有深厚發展基礎的「朝陽行業」,繼續做大做強。
紡織業擁有深厚發展底蘊,為國家改革開放事業和香港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更是積極結合創新升級轉型和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大戶,所衍生的「生產性服務業」對本港經濟貢獻非常明顯。
倡設時裝紡織局 統籌發展政策
因此,筆者期盼預算案積極回應和接納業界建議,為行業發展注入新動能、新力量。
第一,業界建議政府設立「時裝及紡織發展局(FTDC)」,以此法定機構專責統籌行業發展。事實上,政府一直鼎力支持行業發展,投放不同政策和資源,惟欠缺專責單位統籌行業發展,令政策、資源未能最用得其所。
再者,香港作為亞洲最國際化的城市,應發揮自身優勢,加強國家及香港與海外的連繫。惟本港紡織業缺乏專責對口單位,不利業界與國內外行業機構或協會建立合作關係。以我國紡織服裝業,前身是國家紡織工業部、現屬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正是代表國家行業的主要對口。
因此,業界建議成立「時裝及紡織發展局」,從創新科技、時裝設計及品牌發展、市場及供應鏈管理、可持續發展和培育人才5大領域,專責統籌行業發展,作為行業專責對口,加強行業與國家及海外的連繫,打造香港成國際時裝及紡織中心。筆者深信,若日後有專局統籌下,勢能帶動本港與國內外業界的連繫,更充分發揮香港「國際化」優勢。
滙聚時裝周 打造本港旗艦品牌
第二,業界建議政府將「香港時裝設計周」和不同國際時裝盛事滙聚,打造成本港獨有的文化藝術旗艦品牌。去年10月,施政報告接納業界意見,宣布落實今年起舉辦「香港時裝設計周」,加上多項國際時裝盛事紛紛選址香港,業界可謂喜訊連連。就此,業界期望政府為「時裝周」提供適切財政支援,亦期望透過財政司副司長領導的跨部門盛事統籌協調組,做好「時裝周」及時裝盛事的周邊配套及籌備工作。
筆者與業界也期望,政府參考「香港品牌(Brand Hong Kong)」、「M品牌」等例子,將「時裝周」和時裝盛事打造成全新的香港旗艦品牌,向國際展示香港「盛事之都」的嶄新形象,並藉駐海外經貿辦等國際網絡,做好國際宣傳工作,吸引更多國際名人、業內人士、買手及高增值旅客來港參與「時裝周」和時裝盛事,鞏固和壯大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影響力,並強化及做大香港作為亞洲時裝紡織樞紐的地位。
第三,業界期望預算案能進一步支援業界結合創科升級轉型,從上、中、下游完善行業產業鏈,其中建議政府向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增撥資源,支援HKRITA在大灣區成立據點,協助HKRITA提升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技術轉移等工作的質量,讓HKRITA在物料研發、生產技術及可持續綠色發展等領域更上層樓,發展成全球服裝衣料行業中首屈一指的研發中心。
支援創科升級轉型 完善產業鏈
另一方面,2022年施政報告訂下目標,期望在5年間將智能生產綫增加至超過130條。就此,業界建議政府研究優化「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包括放寬資助比例、加快審批時間和簡化申請程序,以吸引更多企業在港設立智能生產綫,加快實現「香港智造」,帶動行業產業鏈以創科升級轉型。
總言之,香港作為亞洲最國際化的城市,有「一國兩制」和中西文化薈萃優勢,面向大灣區和東南亞龐大市場,筆者與業界都期望,繼續與政府攜手合作,以業界所長,貢獻香港及國家經濟發展,注入更強「興」的動能。
原文刊於 : https://paper.hket.com/article/3712086/%E7%B4%A1%E7%B9%94%E8%A3%BD%E8%A1%A3%E7%95%8C%20%E5%B0%8D%E9%A0%90%E7%AE%97%E6%A1%883%E9%BB%9E%E5%B8%8C%E6%9C%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