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蛇年,蛇是一種靈巧的動物,新年伊始,我祝願香港市民,蛇年大吉!萬事亨通!把握新年新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分享國家發展的紅利,而香港經濟亦在新的一年蒸蒸日上!這是我祝願全香港市民的心願。
踏入蛇年,回顧過去一年,樓市經歷不少變化,去年2月特區政府宣布全面「撤辣」,經過十多年的爭取,逐漸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形成共識後,「撤辣」的建議最終為政府所接納,這一點確實令人心感安慰。
新的一年,地產界仍面對不少挑戰,其中之一是冗長的發展流程。試想一個房屋發展項目,從「生地」到「熟地」再到住宅落成,過程都需要符合各種各樣的規劃流程,建築物管制以及土地行政等法規,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制度之間或有重複,導致發展時間冗長,這更事關香港整體的發展步伐。
宜採「白色規劃」「自我認證」措施
筆者樂見特區政府近年以促進者的思維,去面對這些發展申請,着力精簡土地發展流程,社會各界也提出了不少意見,當中包括在市區重建中引入「白色規劃」、「自我認證」措施等。引入「白色規劃」,在土地規劃與應用上因時制宜,就能夠將那塊土地的價值和發展潛力完全釋放出來。
另外,在精簡行政的過程中,我們也提倡「自我認證」,建議政府在發展審批項目中考慮引入更多專業「自我認證」的程序措施。香港的地產發展有很多程序,需要經過政府不同部門的審批,但是香港其實有很好的專業人才,受各自專業組織所規管。我們應該好好利用市場上已經有的專才去協助政府審批相關的項目,令審批程序和發展速度可以加快。
精簡審批程序事關經濟發展步伐
對於發展商而言,時間就是金錢,是樓價的成本之一,尤其是現在利息高企的時候,每多用一個月的時間,利息開支就會越大。所以精簡發展程序,不單有助土地房屋供應,整體經濟民生的發展步伐可以加快。我樂見政府在精簡土地發展流程上相當正面。早於2018年,特區政府就成立「精簡發展管制督導小組」及與業界共同組成的聯合小組委員會。過去幾年我們開始看到成效,有數十項精簡措施出台,今年更預計有約一百項措施陸續會與業界磋商並推出。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走出了第一步,我相信看到成績的時候政府就會更有信心走第二步。
刊於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