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發揮金融、創科及文創所長貢獻大灣區建設(林建岳) – 評論文章

通則暢,暢則興。內地與香港恢復通關短短三個月,人流、物流、資金流已顯著改善,到處再現熙攘景象,實在令人鼓舞及振奮。香港與內地經貿活動迅速復甦,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引證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優勢,在推動大灣區建設上,有着無可取代的獨特地位。

從歷史角度看,早於上世紀80年代,珠江三角洲已是國家改革開放的先行先試地區,一直是推動國家發展的動力之一。多年來,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世界的橋樑,港商除了在珠三角設廠及投資基建外,更為整個區域引入外資(FDI)、技術、管理、市場知識,同時協助內地企業為進軍環球市場,發揮好「引進來,走出去」的角色,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

近年,廣東省一直不遺餘力地推動粵港基建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為大灣區城市之間的交流發展開創新局面。廣深港高鐵全面恢復,「軌道上的大灣區」加速推進,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基礎設施建設日漸完備。同時,深港兩地間地鐵掃碼乘車互聯互認,掃碼支付等也在迅速普及,拉近大灣區城市間的距離,提升跨境流動、民生融合以及營商環境的改善。加上,香港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將增強港深合作讓香港更積極參與大灣區的建設。

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在廣東省考察,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在全國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強調要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要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識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建設,形成高端科創人才聚集效應。

高質量發展帶來新動力

隨着國家全面展開高質量發展,將為香港由治及興注入新的動力。中共二十大報告明確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入推進大灣區建設。香港作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參與者,必須抓緊這個黃金機遇,推動香港再上一層樓。

我認為,香港應該把握兩地恢復通關的契機,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在金融投資、創新科技及文化創意三大範疇能夠發揮所長,對大灣區建設作出貢獻。

第一,金融投資。香港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是連接內地市場和全球金融體系的國際樞紐,也是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可為內地和全球各地的投資者與企業提供高流動性及龐大的資金池及多元的金融工具。無論是融資、併購或上市,內地及國際企業都可以利用香港的雙向平台引進來、走出去。

第二,創新科技。香港優秀的大學科研及豐富的商品化及市場化經驗,以及世界一流的國際融資平台,可與大灣區企業攜手升級轉型,走向國際舞台。另外,大灣區的科研、人才、成果轉化條件亦日趨成熟,香港創科界將可進一步善用各方面的優勢,包括研發及創業孵化、技術交流、創科金融、法律制度及知識產權等,協助全球創新公司打進大灣區市場,及協助大灣區創新企業走向國際。

第三,文化創意。「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憑藉中西交匯的優勢,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洋溢着中西文化薈萃的氛圍,能夠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共同推動嶺南文化以至傳承發展,增強粵港澳文化軟實力,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鑒,弘揚中華文化。

香港貿發局一直為香港締造商機, 連繫內地及全球市場。在疫情過後的新常態,協助各行各業把握先機。並將繼續通過國際大型行業貿易展覽、會議、外展活動,全方位聯繫本地、內地及國際商界,同時透過一系列數碼資訊平台及支援計劃,針對金融投資、創新科技及文化創意三方面,為企業創造商機。當中,商貿配對是我們工作核心,推動香港、內地和海外公司的三方合作。

以「灣區共同市場」為目標

為針對大灣區商機,承接全面復常利好勢頭,貿發局將透過旗艦活動、外展活動、商貿支援、數碼資訊等策略,全力助企業開拓機遇。當中「粵港合作周」涵蓋5月24日在廣州舉行的SmartHK「推動高質量發展·香港論壇」,以及5月26至28日在深圳舉行的ChicHK「港潮流」。貿發局亦會在不同的旗艦活動如「亞洲金融論壇」、「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等特設大灣區專題講座或活動,向內地及國際商界推廣香港在大灣區的角色。貿發局亦安排商貿考察團及聯同政府官員外訪團,促進交流。同時,各種支援計劃,如GoGBA、「創業快線」(Startup Express)初創培育計劃、內地發展支援計劃等。全年無休,亦為大大小小的企業服務。

貿發局亦正籌備於今年底在亞洲國際博覽館(亞博館)舉辦一個名為「潮活11」(Chill 11)的全新公眾展覽,展覽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公眾,重點推廣香港文化創意產業,特別是將設計、音樂同數碼娛樂等,促進灣區內文化交流和推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香港融入大灣區,等如將一個700多萬人口的細小外向型經濟體,變成一個8000多萬人口的龐大經濟體,發展空間和潛力將不可估量。香港只要依託國家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和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將繼續發揮好自身優勢,全方位積極融入大灣區建設,建立「大灣區共同市場」為目標,將進一步穩固國際競爭力。我深信,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分子,香港可以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用好自身優勢為國家、大灣區發展作出貢獻。

(刊於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