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19日至21日,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錦標賽(F1)事隔五年再次在上海舉辦,今次比賽除了是F1中國站的二十周年,更是我國首位F1正式車手周冠宇的主場首戰。久遺了的賽事,令門票在今年初發售時被搶購一空,全球車迷匯聚上海,連日來比賽氣氛高漲,我亦有幸與家人和朋友前往觀賽,親身感受熾熱的氛圍。近年特區政府致力推動盛事經濟,F1與奧林匹克運動會及國際足總世界盃,並列「世界三大體育盛事」,假如香港能夠舉辦F1賽事,必定可以吸引車迷和旅客來港朝聖。今年《財政預算案》出爐前夕,我亦代表新界鄉議局向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提議,當局可以研究在港舉辦F1,利用賽事促進旅遊經濟,為香港打造「亞洲盛事之都」的美譽。
賽事帶動經濟增長
F1歷史悠久,車迷遍佈全球各地。2021年,F1與汽車雜誌網站Motorsport Network及市場調查研究公司Nielsen,聯合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全球F1車迷約有5億人,平均年齡為32歲,較2017年的調查下降了4歲;女性參與率由10%增至18.3%,學生年齡層的參與度亦增至26 %,意味著車迷人數、性別及年齡覆蓋面,比2017年更大更廣,預視未來F1賽事將會吸引更多車迷觀賞,當中直接帶動交通、住宿、餐飲、零售等各行業的經濟增長。
剛剛在4月舉行的F1上海站賽事,已見到大型盛事對經濟帶來的巨大效益。根據F1官方購票平台上海久事票務的數據顯示,今年F1上海站,上海以外的中國觀眾人數佔70%,中國境外的觀眾則佔10%,總數較5年前激增7成。而根據內地酒店預約平台攜程網統計,賽事期間的酒店預訂率,較去年同期增長63%;不少位於賽場周邊的酒店,更出現爆滿情況,可見F1吸引力極大,海內外旅客迅速增加,從而帶動旅遊增長及酒店需求。
此外,新加坡自2008年舉辦F1賽事後,歷年共創造約 20 億新加坡元收益,相等於過百億港元收入,並吸引超過 55 萬名國際遊客到新加坡朝聖。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於今年初指出,F1賽事不但創造旅遊機遇,亦為超過1000名新加坡工藝教育學院(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學生,帶來工作和培訓機會。2022年,新加坡政府更以F1賽事為盛事核心,於賽事舉行期間,同時舉辦大約25個國際會議,包括福布斯全球執行長會議、米爾肯研究所亞洲高峰會等,吸引共9萬名代表出席,讓盛事與峰會產生協同效應,帶來更大效益。
除了旅遊收益,F1賽事亦有利企業宣傳推廣。F1賽道場上設有廣告牌供企業投放廣告,亦有不少贊助項目。賽事舉行期間,電視台及網上平台進行直播,觀眾可以透過媒體,看見機構的宣傳牌。若果F1在港舉行,我相信會吸引本地企業及品牌落廣告,有利香港品牌「走出去」,面向世界,讓國際群眾認識。
冀北都發展臨時賽道
香港山多平地少,而且人口稠密,要在市區打造一個龐大的賽車場,實在不容易。特區政府正密鑼緊鼓發展北部都會區,以及研究交椅洲人工島填海計劃,我相信可以在新的土地上,探討發展賽車盛事的可行性。現時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FIA)對F1賽道有嚴格的規定,例如賽道每圈長度必須介乎3公里至7公里,賽事總長度不得多於307公里等,而F1的賽道亦分為兩種,一是永久賽道,另一是臨時街道賽道。
香港以往都有臨時街道賽道的比賽經驗。2016年,香港首次舉辦電動方程式香港電動大獎賽(Formula E),當時的臨時賽道設在中環海濱一帶路段,觀眾欣賞賽事時,亦可見到不少本港標誌性建築物。可是,FIA自2020年起為Formula E的賽道長度設下新的要求,由過去1.86公里加長至2.2公里。中環海濱賽道因鄰近香港站和金鐘政府總部,為免影響日常運作,未能按大會要求而加長賽道,因此Formula E比賽在2016年至2019年舉辦四屆後,至今再無法舉行。
目前北都仍屬建設初期,特區政府大可就F1賽道設計諮詢有關當局的意見,在建造北都道路網絡的同時,研究配合F1臨時賽道的需要,例如賽道的瀝青用料、賽道長度與建築物的配合、賽事的佈局空間等,一方面研究發展F1賽事的可行性,同時亦可避免如Formula E般賽道擴展空間不足的情況再次出現。此外,當局亦可參考新加坡、澳洲、美國拉斯維加斯等地的做法,她們善於將現有道路改造成臨時街道賽道,當中的轉換道路技術,以及如何平衡原有道路使用者的措施,都值得香港借鏡。
研人工島建永久賽道
至於建造永久性賽道方面,交椅洲人工島也可列入考慮之列。未來的交椅洲人工島位於港島、九龍和大嶼山之間,毗鄰市區及機場,交通極為便利。特區政府可以積極考慮在人工島上打造永久性賽車場及設置相關配套,一來減少建造臨時賽道的成本,二來亦可減低對道路使用者的影響。至於永久賽車場的營運方式,當局則可參考日本三重縣鈴鹿賽車場(Suzuka Circuit)的做法。鈴鹿賽車場不但是日本車迷朝聖賽車文化的地方,而位於賽車場旁邊,則有以賽車為主題的鈴鹿賽車場樂園及鈴鹿賽車場酒店,樂園內設有機動遊戲、小型賽車場和賽車場參觀活動等;每當有賽事舉行,賽道就是車手較勁和爭奪獎牌的地方;相反在沒有賽事舉行的日子,賽車場則化身為「酒店樂園」,可招待旅客入住及參觀,一舉兩得。特區政府大可以此作為藍本,詳加考慮,並爭取更多國際賽車活動在港舉行。
以賽車盛事激活經濟
經過三年多的疫情肆虐,香港經濟受到沉重打擊,而疫後受制於環球息率高企影響,以及市民消費心態的改變,令經濟復甦步伐緩慢。特區政府必須因時制宜,積極打造香港為「亞洲盛事之都」。事實上,國際間亦有不少成功轉型的例子,例如向來以博彩業為主導的美國拉斯維加斯,近年都積極發展體育經濟,現在已成為美式足球超級碗決賽等大型賽事的主辦城市,從「賭城」搖身一變成為「體育之城」。香港作為適應力強、講求質素和專業發展的城市,我對發展盛事經濟絕對抱有希望。而要搞好盛事,我們亦要本着平衡盛事活動的「質」與「量」,每年重點舉辦一至兩項如F1般舉世矚目的大型盛事,將盛事的效益最大化。
上月,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廣東省2024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擬耗資約200億元人民幣,興建國際級F1賽車場,具體包括「在廣州建設一條FIA國際汽聯認證1級賽道及配套設施,並圍繞該賽道建設一個國際綜合性賽車體育公園」。目前,內地僅得一條F1賽道,就是位於上海市嘉定區的「上海國際賽車場」。自2004年該場地投入使用以來,一直都是F1中國大獎賽的唯一舉辦地點。倘若F1廣州國際賽場車項目成功,廣州將會成為國家第二個擁有舉辦F1賽事能力的城市。如此看來,世界各地都爭相希望舉辦到F1賽事,特區政府更應當加把勁,積極部署好,爭取F1賽事落戶香港舉行,而北都和未來交椅洲人工島的土地資源,正是推動賽車盛事的轉捩點。我期望當局可以積極研究在港舉辦F1賽事的可行性,以盛事推動經濟,以人氣換來財氣,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和影響力,讓經濟邁向新的高峰。
原文刊於 :
https://www.thinkhk.com/article/2024-05/20/61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