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全面復常後,市面氣氛顯著向好。紡織及製衣界今年亦以「增強香港發展動能,打造世界時裝之都」舉辦連串盛事,其中一項重頭戲是4月到大灣區的東莞、深圳進行考察。
今次考察團重點了解港資企業在大灣區內應用電商、直播帶貨等銷售模式;以及將廠房升級改造,投入智能化生產等。另一亮點是參觀華為、比亞迪兩間世界級頂尖企業,就創科研發、開拓內銷、招商引資等領域「跨界別取經」。
筆者認為,他們的成功經驗極具參考價值,可借鏡兩大發展策略:第一是品牌發展,第二是科研成果商品化。
善用灣區佈局 助中國品牌發展
事實上,整個產業鏈中最高的增值環節就是品牌發展。業界作為最早參與大灣區發展的先頭部隊之一,有著雄厚基礎,更應善用大灣區各市優勢發展品牌,帶動品牌走向世界。以大灣區佈局來說,香港可作為總部,推動品牌結合創科,深圳把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為商品,東莞則可作為產品開發和電商營運基地,面向大灣區、全國市場,甚至「併船出海」共同進攻東盟、一帶一路國家,做大做強「中國品牌」。
考察之行中,筆者留意到有廠商緊貼時代步伐,改建廠房為直播基地、產品攝影棚等,即場「直播帶貨」。看到女主播將商品的特質、優點等如數家珍地在直播中推銷,就連筆者都想立刻「血拚」一番。
誠然,內地電子商貿市場蓬勃發展,可為品牌拓展內銷市場「神助攻」。尤其過去3年疫情下,人們消費習慣有很大改變,今次考察的一家內地龍頭運動休閒品牌,其電商銷售已佔超過一半的生意額。根據國家商務部公佈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21)》,單是2021年,內地電子商務交易額已達42.3萬億元人民幣,其中網上零售額達13.1萬億元人民幣,連續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路零售市場。可以預見,隨著KOL帶貨、抖音等推廣模式逐步演變,消費者的網上消費趨勢將持續。
推內地品牌對接香港創科成果
在參觀華為、比亞迪期間,有業界大嘆內地科研實力強大、大膽創新,擅於運於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有助提升傳統產業的效能。
無容置疑,創科是今天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故筆者一直致力推動紡織及製衣結合創科,升級轉型。
我建議內地、香港加強合作「強強聯手」,推動內地龍頭品牌對接香港創科成果,並推動香港科研機構「過河」到內地,並在東莞市實現生產。
進一步而言,香港的科研機構北上開設分部,運用香港的科研數據、設計、專利等科研成果,不僅有利結識潛在合作夥伴、近距離尋找盟友,亦可從行業瞭解實際情況。對內地品牌或廠房而言,則可利用尖端技術和創新方法,成功實現商業化和產業升級,以提升品牌競爭力。
隨着大灣區內的經濟活動頻繁,各市環環相扣,優勢互補,筆者認為必須加強區內共用資源,以促進「官產研學」結合,推動科研成果商品化,便利行業品牌孵化及產業化,再配合電商或直播營銷推廣,將品牌面向全國,甚至東盟市場,以時裝向世界說好國家、香港故事。
刊於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