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近日通過了一項議員議案,促請特區政府全面打擊網絡詐騙罪行。
科技的發展與應用日新月異,對於社會是一把「雙刃劍」,隨着互聯網、社交媒體、大數據、人工智能(AI)等技術愈來愈興盛,社會大眾享受到由此帶來的種種生活便利,例如即時通訊、資訊流通和無紙化電子支付等。另一方面卻衍生不少新問題,透過各種數碼渠道和網絡技術進行網絡詐騙和網絡攻擊等科技罪行持續上升,犯罪手法層出不窮,更呈現犯罪鏈產業化、犯罪集團運作跨境化、涉及領域廣泛化等趨勢。近日本港有知名旅行社遭騙徒偽冒Facebook專頁,不少市民信以為真,上網訂酒店、機票、旅遊套票等,損失金錢之餘,更嚴重影響了出行安排。
多推廣 提升市民防範詐騙能力
平心而論,特區政府為了打擊網絡詐騙,已採取多項措施,警方先後推出詐騙陷阱搜尋器「防騙視伏器」及其應用程式「防騙視伏App」,協助市民預防及偵測詐騙行為,「反詐騙協調中心」和「反訛騙及洗黑錢情報工作組」亦與銀行界合作,加強攔截騙款的能力。
但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法分子的犯罪伎倆亦不斷轉變,例如使用AI換臉及合成聲音等技術進行網絡詐騙,一般市民防不勝防。因此我相信大家都非常認同,特區政府必須優化現有打擊網絡騙案的措施,推動建立跨界別協作機制,更好地通過高科技手段進行源頭堵截,加強保護個人私隱信息,促進國際跨境執法合作,同時要多作推廣,提升市民防範網絡詐騙的能力。本人這次亦提出修正議案,希望社會各界關注下列重點。
在優化現有措施方面,我着重指出當局應善用「拒收信息登記冊」。《非應邀電子信息條例》在2007年12月22日全面生效,通訊事務管理局目前設有3份「拒收信息登記冊」,分別針對傳真、短訊和預錄電話信息,但市民要登記電話,才可拒絕接收相關商業電子信息。此外,當局曾在2018年提出立法制定針對來電的《拒收信息登記冊》,鑑於當時社會有不同意見,當局至今沒有提供立法時間表,隨着「電話促銷」騙案持續增加,社會各界是否應重新考慮重啟這項立法議程呢?
對於打擊科技罪案,相信大家都會認同源頭堵截的重要性,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環,是要全面加強全港的網絡系統安全。本港近期接連有機構的電腦系統遭黑客入侵,數碼港和消委會都先後「中招」,電腦系統遭到惡意入侵,大量資料被盜取及加密,黑客一旦勒索不遂,就肆意在網上兜售或公開資料,導致不少敏感個人資料外洩,讓不法之徒可以乘虛而入,利用該等個人資料進行網絡詐騙,這無疑為整個社會敲響了警鐘!
全面審視網安風險 訂應變方案
現屆政府正致力加快香港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的發展步伐,並建立一站式多功能電子政府服務平台,我認為當局不但要完善本港的數碼基建,也應全面審視本港的網絡安全風險,加強各公、私營機構的網絡系統的保護措施,並預先就事故通報、系統的修補與維護等方面,制訂快速應變方案,相信將有助築牢「防火牆」,以隔絕網絡詐騙。
原文刊於 : https://paper.hket.com/article/3665047/%E6%BA%90%E9%A0%AD%E5%A0%B5%E6%88%AA%20%E7%AF%89%E7%89%A2%E3%80%8C%E9%98%B2%E7%81%AB%E7%89%86%E3%80%8D%E5%9A%B4%E6%89%93%E7%B6%B2%E9%A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