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灑香江 危中顯本色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本港近日連連暴雨,8日之內四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傾盤大雨猶如天河傾瀉。天文台總部當日錄得368.9毫米雨量,打破自1884年以來8月單日雨量最高紀錄。極端天氣的影響越趨頻繁,全城嚴陣以待。

政府跨部門協作堪稱這場風雨中的「定海神針」。保安局統籌協調救援力量,路政署緊急維修受損道路,渠務署更化身「城市清道夫」,全港部署過百支應急隊伍,亦已部署30多個應急行動基地。利用「龍吸水」大型抽水機在深水埗、黃大仙、將軍澳等多區水浸黑點徹夜奮戰,迅速疏通被淹街道。科技利刃劈開濁流之際,前線人員在及膝積水中徹夜奮戰的剪影,我們看見的不僅是機器的效能,更是專業公僕以肉身築堤的擔當。

而在雷電交加的這一天,香港金融市場踏入了一個嶄新的里程碑,實現了在惡劣天氣下維持運作的一個完整的交易日。全日成交額高達2294億港元,交易系統穩如磐石。在惡劣天氣下,能夠為金融機構及投資者帶來充分的準確性,亦有利維持香港證券市場服務全球投資者的價格發現,資產配置及風險管理功能。這場暴雨,既是對城市應急能力的極限考驗,亦成為展現香港制度韌性、專業精神的特殊舞台。

「天有不測風雲」,縱有超級電腦運算預報,氣象終需人力觀天察微。政府及時為市民安全作出部署,僱主亦應情理兼備體諒僱員,以作彈性的上班安排等。在這等極端天氣下,人身安全應為首要考慮。

極端天氣已成全球常態,日本熱浪侵襲至攝氏40度,歐洲洪災頻繁,氣候危機的戰鼓已然擂響。極端天氣下,亦為經濟帶來衝擊,農作物首當其衝或會因氣候減產,導致價格上漲等挑戰。我們需建立更完善的災備機制,保障關鍵業務持續運作;市民亦應提升防災意識,留意政府預警並防範危機。

當黑雲壓城,我們見證的不僅是雨幕下的街道,更是一座城市面對危機的真實面孔。香港以專業與效率守護金融血脈,以人情與彈性溫暖市井民生。東方之珠方能在變幻風雲中持續閃耀,以堅實的制度與溫度,向世界證明何為真正的國際都會風範。

刊於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