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旅業復蘇要提速 勞動外力不可缺(黃進達) – 評論文章

香港總商會近日公布「人才短缺調查2023」顯示,近200間受訪企業超過7成正為人手不足而發愁,其中8成的缺才問題持續逾一年。全社會熱議的輸入外勞問題,有人認為應該要保障香港市民的優先權益,筆者亦同意予以適當維護,但同時認為守成倒不如開拓。理性地看本年度黃金周入境的狀態,與及復活節黃金檔期出境人次也未見全面恢復,外遊印花稅收入也不及疫情前的一半。加上,在客量、消費總量、接待質素等各方面情況條分縷晰,香港與旅遊相關的行業,明顯並未回復到全盛時期的狀態。旅遊界復蘇之路仍長,全方面出現人手短缺的情況同時出現在酒店業、餐飲業、零售業,講的不只「缺人」,更是「缺人才」。

打開瀏覽器,查看政府統計處「四個主要行業的增加價值及就業人數」頁面上的數字,令人觸目驚心。數字不會說謊,旅遊業從2018年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佔4.5%到2021年銳減至0.1%,就業人數由258300人銳減至22500人,佔總就業人數的百分比由6.6%至0.6%。仍然以「後疫情」作為評論母題已經過時。面對行業現狀的五癆七傷,對比想像中的全面復常,筆者腦海浮現了一句歌詞:「很久不見,到底發生過什麼事?」

輸入外勞  快速應急

較早前,筆者已經寫過旅遊業界的人才斷層,普遍存在於「有客冇人接,有房執唔切,有車冇人揸」各個部分。行業內的平行競爭,將有經驗人手由甲公司挖到乙公司去了,但對於香港而言,卻沒有提升到產值的總量。想法子吸引人才,使服務與產品總量提升,對旅遊業界才是真正的復蘇有望。培養人才需時,面對當務之急,短期直接輸入人才「輸血」是最好辦法。

針對航空業同跨境巴士行業,政府已出台政策,但對於酒店業和旅行社則仍然欠奉。如果只是將酒店及旅遊業納入過往成效存疑的「補充勞工計劃」,政府亦未有公布優化細節,以此恐怕未必能有效解決當前急需。目前,旅行社為找領隊、導遊和操作人手而頭痛,接待能力都不能與疫情前的數據同日而語.對整體旅遊復蘇造成很大障礙。

筆者強烈建議政府協助業界到鄰近地區大力求才,例如大灣區內的城市或東南亞地區。且看其他國家和旅遊城市亦從周邊地區吸納人力資源,港人最愛去的旅遊勝地之一東京,當前的大型超市服務人員也過半是外勞。解決燃眉之急,萬事俱備,香港經濟民生聯盟旅遊事務委員會近日亦發表《改善旅遊業人力資源建議書》,期望政府能積極考慮,切實解決業界人力資源缺乏問題,加強復蘇動能。

原文連結:https://www.orangenews.hk/hkviews/1183906/%E9%BB%83%E9%80%B2%E9%81%94%EF%BD%9C%E6%97%85%E6%A5%AD%E5%BE%A9%E8%98%87%E8%A6%81%E6%8F%90%E9%80%9F–%E5%8B%9E%E5%8B%95%E5%A4%96%E5%8A%9B%E4%B8%8D%E5%8F%AF%E7%BC%BA.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