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已公布2017 年普選行政長官的具體建議,為特首參選人設立寬鬆的「入閘」門檻並有上限、提委會維持現行選委會界別分組和產生辦法,以及普選階段設單輪投票等,均與經民聯建議相符,我們對此表示歡迎。
根據政府提出的方案,特首參選人的推薦門檻為120 人,上限240 人,令參選人數可以多達10 名,泛民也大有機會取得兩個參選人資格。另一個寬鬆位是在提名階段,每名提委可以投2至N 票,即最少投兩票,最多可以支持全數參選人「出閘」,而且以不記名方式投票,提委可以在沒有壓力下投票,也有助溫和理性的泛民參選人爭取提名。
經過多年民主發展,香港走到了重要的十字路口。從回歸到現在,一直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穩步向前推進政改。如今距離普選只差一步,立法會70 位議員可說是肩負重大的歷史責任;我衷心期望來自不同黨派的同事能夠同心同德,作出正確決定。
或許有人認為,否決政改方案,政制發展停滯不前,不就是多等一個5年10 年,說不定未來有更好的選擇,而且「馬照跑、舞照跳」,一切如常,有什麼大不了?當然若政改方案被否決,也不是世界末日,只是若錯失今次通過政改方案的機會,短期內要重啟方案在憲制上、政治上並不可能,不僅2017 年只能沿用現行方式由1200 人組成的選委會選出行政長官,落實香港普選行政長官更遙遙無期。
再者,過去兩年,社會為政改問題鬧得臉紅耳赤,有人更不惜發起為期79 日的違法「佔領」行動,令香港陷入前所未有的撕裂。事實上,香港在多個國際競爭力排名出現下滑,落後於鄰近地區(如新加坡)的發展,原因之一正是政治爭議不斷,令社會效率下降,這跟頻繁的議會和街頭抗爭,以及對政府施政和公共秩序造成的傷害,不無關係。
倘若普選落空,社會將繼續陷入無休止的政治爭拗和動盪,香港一直賴以成功的營商環境能否維持,實屬疑問。香港近年面對商業用地不足,加上租金和營運成本高企,早已令到不少外資卻步;在去年「佔領」期間,不少外國朋友均對香港的法治和秩序表示關注,一旦香港連這項優勢也失去,在競爭力排名榜上只會繼續「尋底」。
普選落實政府有力推前瞻政策
經民聯一直秉持「工商帶動經濟,專業改善民生」的宗旨,積極爭取政府協助青年向上游動、關顧中產、達至產業多元化,為港人提供更佳的發展機遇。可惜回歸以來,雖然歷屆政府銳意推行不同改革,但面對嚴峻的政治環境和議會對立,加上政制發展未明朗,往往只能在現有政策上小修小補,效果未見顯著。倘若普選落實,行政長官和管治班子的認受性將會大大提高,有力推行具前瞻性的政策,這在日益全球化的市場競爭下顯得更加重要。
只有邁出第一步,我們才可以集中精力,專注解決積累已久的經濟和民生問題,帶領香港跨步向前;相反,持續的政改紛爭只會令到社會氣氛低沉,打擊旅遊、零售、飲食等行業,亦會令到工程建設和政策推行繼續受阻,政府和議會「空轉」,香港的整體發展更是無從談起。
因此,作為負責任的議員,不應只着眼於眼前的政治利益,而要擁有遠大視野,為香港700 萬市民的生活福祉出力。雖然現階段,我對政改能獲立法會通過的機會仍是較悲觀,但每一位香港人都是這次政改主角,對落實普選的期盼和理念亦一致,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此,我促請泛民尊重民意,讓政改通過,給香港一條出路。
(刊於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