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10月發表,我與經民聯代表日前與特首李家超會面,合共提出逾130項具體建議,涉及重振經濟、吸引人才、規劃土地、發展夜市等多個範疇。我建議當局在維港兩岸舉辦夜市,讓年輕人發揮創意,同時吸引旅客及市民消費,創造多贏局面。
為促進本港經濟復甦,政府提出要「搞活搞旺」夜市,我提議在維港兩岸如西九及會展前地等舉辦特色夜市,注入表演、手作及傳統特色活動等元素,與周邊零售餐飲產生協同效應,重振香港的「不夜城」美譽。
樓市及股市是香港經濟的「寒暑表」,本港經濟復甦進度未如預期,樓價已由高位回落接近兩成,若任由跌勢持續,恐怕會重現大批負資產個案。因此我建議政府調整樓市「辣招」,包括因應市況暫緩徵收額外印花稅及買家印花稅,釋放市民購買力,並為有意換樓人士提供誘因。
此外,隨着股票交易及結算系統電子化,下調股票買賣印花稅乃大勢所趨,內地已宣布調整股票買賣印花稅,美國、德國、日本、新加坡等地甚至取消了股票印花稅,希望吸引更多投資者。我建議盡快將股票買賣印花稅下調至0.05%甚至更低水平,讓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更具競爭力。
本屆政府推出多項「搶企業」、「搶人才」措施,雖然取得初步成效,但力度仍有待加強。我建議政府成立專項基金,甄選業內龍頭企業或者潛質優厚的企業提供「握手費」,同時向初創企業提供補助,吸引它們在港發展業務。
「搶人才」方面,我建議提供更進取的稅務及財政支援,包括子女教育扣稅、住屋按揭優惠及租金補貼等。置業方面,通過合資格計劃來港的人才,其額外印花稅退稅應由「先繳後退」改為「先免後徵」,讓人才感到被重視和厚待。
為善用北部都會區的資源,我要求盡快確定土地用途,釋放更多土地,放寬地積比率,推進科創企業落戶北都發展,同時預留足夠土地供大學發展用途。
恢復市民對前景的信心,是本屆政府的主要任務。我期望新一份《施政報告》能從善如流,為香港經濟民生發展提出切實可行建議,在社會關注的痛點難點提出針對性措施,進一步展現破難前行、擔當作為的施政新風,以提振市民信心。
刊於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