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2月三讀通過了《2024年行車隧道(政府)(修訂)條例草案》,事緣大欖隧道的「建造、營運及移交」專營權將於今年5月31日屆滿,隨後會歸屬特區政府。
《條例草案》旨在修訂《行車隧道(政府)條例》(第368章)及其附屬法例,將其適用範圍擴及大欖隧道,同時擬定了大欖隧道於政府接管後的新隧道費。
分時段收費 調節車流兼惠民
大欖隧道是新界西部及北部與市區之間的交通及物流要道,保持其交通暢順十分重要。政府藉着接收大欖隧道的契機,釐定該隧道的新隧道費,以落實多項政策目標。首先,通過訂定合理的隧道費水平,調節大欖隧道的車流量,並善用其剩餘容量紓緩其替代路綫,即屯門公路以至吐露港公路的繁忙交通。鑑於大欖隧道平日的交通流量變化能明顯劃分出繁忙時段、一般時段和非繁忙時段,若實施分時段收費,不單可以合理地反映收費水平與交通流量之間的關係,也能夠讓政府有較大彈性作出靈活的收費安排,以收交通管理之效。
根據新收費方案,私家車收費將會隨不同的時段改變,平日繁忙時段收費45元、一般時段收費30元、非繁忙時段收費18元,較目前收費減幅達22%至69%不等;在星期日及公眾假期,私家車全日收費定為18元;而電單車(包括機動三輪車)的收費則為私家車在各相應時段收費的4成。至於貨車和巴士等商用車輛,按「效率優先」原則,全日劃一收費43元,較目前收費減幅達33%至80%不等,相比起私家車繁忙時段22%的減幅為大,以吸引商用車輛使用,並支援運輸和物流業界的營運。
對於的士,當局綜合考慮各項因素,包括的士的出行模式、佔用路面空間和載客效率與私家車相近,認為較合理的做法,是按私家車全日收費的加權平均值處理,的士全日劃一收費28元,較目前收費減幅達52%。
議員大多數都支持政府當局在收回大欖隧道後實施分時段收費,以調控車流量,使大欖隧道的交通保持暢通,同時支援運輸物流業界的營運,以及回應公眾對調減隧道費的期望。
恪守「用者自付」 避免道路擠塞
不過,社會上有聲音認為,政府在收回大欖隧道後,應「更進取地」下調收費甚至免費。但大家不應忘記,隧道是政府的重要資產,必須投放大量資源以有效管理和營運,據悉,大欖隧道在2022-2023年度的總營運支出為4.4億元,考慮到政府近年的財政狀況,當局確實有需要恪守「用者自付」原則釐定合理隧道費,以確保隧道的妥善運作。當局指出,目前建議18元的非繁忙時段私家車收費,已接近「成本價」,再向下調整的空間不大。
同時,即使大欖隧道目前由專營權公司收取的隧道費相對高昂,其車流量已經高達8成,而《條例草案》擬議收費方案下,繁忙時段行車量/容車量比率估計會達1.0;倘若再大幅下調收費甚至免費,必然會引發額外的車流,造成擠塞,有違相關政策目標。
此外,據當局估算,擬議收費方案可收取的隧道費收入為每年約7.2億元,收取較高隧道費的首要考慮,是交通管理及避免道路擠塞,餘額則可以為未來基建投資籌集資源。
政府在今年5月31日接收大欖隧道後,收費方案就會隨即生效。我期待,當局就大欖隧道分時段收費方案,多向市民和相關業界作出解說和宣傳,避免出現混亂。 此外,日後隨着政府所管理的隧道和道路增加,當局應適時整體檢視各項隧道費,是否再有下調的空間。對過海隧道商用車輛的隧道費,本人曾建議分大型商用車及小型商用車兩種收費,讓小型車,隧道費相對負擔較重的,有所紓緩。對大欖隧道商用車的收費,本人亦有同樣的建議,敦促政府日後考慮,務求既調節車流量又予民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