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全球上演人才爭奪戰,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的《二○一七年世界人才報告》顯示,香港的人才競爭力蟬聯亞洲首位,惟全球排名較去年顯著下跌三位至第十二位;反觀新加坡則上升兩位,對香港步步進逼。
良禽擇木而棲。要吸引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匯聚香港,政府、商界、學界和專業界必須共同努力,創造吸引人才、培訓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有利條件;社會各界亦應對融入國家發展和輸入勞工等議題持開明態度,切忌因政治因素阻礙香港發展。
樓價高租金貴令人卻步
有關報告是根據各地在投資與發展人才能力、吸引與留住人才能力,以及人才質素三個範疇約三十項標準,評估出全球六十三個國家或地區在人才方面的競爭力表現。在各項指標中,本港今年的得分和排名普遍錄得下跌,主要因為本港以樓價、租金為主的生活成本上升,而且公共教育開支及勞動力增長等表現遜色。
事實上,本港產業結構單一、社會高度政治化,加上居住環境狹窄,非本地居民買樓需要額外徵稅、國際學校學位等因素,實在令不少海外人才卻步。
創新科技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施政報告》提出加強創科研發開支並提供扣稅優惠,有助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創科行業。與此同時,政府亦需要有海納百川、破格創新的態度,為海外人才提供各項誘因和優惠,並簡化審批程序。值得參考的是,前海為鼓勵海外專才到當地工作,自一三年起提供個人所得稅補貼。按照有關政策,在前海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個人所得稅超過工資一成五,則由深圳市政府補貼。可見內地政府在吸引人才方面是靈活變通、「落足本錢」。
學術界貼地課程培養學生
除此之外,學術界亦要細心分析未來的人力需求,並制定「貼地」的課程,培養學生國際視野,讓他們積極融入全球化之下的區域合作;商界和專業界亦要通過以人為本和開放態度,投放更多資源達到廣納賢才。
隨着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蓮塘/香園圍口岸等重要跨境基建相繼落成,兩地交通、人流、物流將更為緊密;而香港在大灣區發展中可擔任重要角色,趕上內地經濟高速發展的快車。惟我們需要有長遠視野和新思維,讓香港成為重才、惜才的國際都會。
(刊於星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