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應推第三輪抗疫基金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香港的新型肺炎疫情有緩和迹象,限聚令亦放寬,但全球疫情其實仍在惡化,經濟復蘇長路漫漫,最新失業率升至5.9%,創15年新高。過去幾個月,政府的確用了很多資源「撐企業,保就業」,但卻一直忽略了「真救失業」,因政府堅持以綜援機制去協助失業人士。

羅局長近期撰寫了兩篇網誌為綜援護航,指香港綜援金額比英國失業保險金更高,但他的比較有取巧之嫌,綜援的定位是社會安全網,並非專門為支援失業而設。英國兩成多失業人士領取保險金,但香港只有約一成失業人士領取失業綜援,今年1月至5月期間香港失業人口多了108,100,但失業綜援個案只多了5838宗。換言之,這段時間失業的人只有5.4%申請了綜援,保障作用非常弱。

我多次指出,香港人好爭氣,非到迫不得已,不想領綜援,用綜援代替失業援助金令受助人有負面標籤,而這些人很多還是希望重投社會工作;臨時失業援助金對扶助一些短期失業者有紓困作用,對各方都更好。羅局長一直堅持成立失業援助金前要先考慮遣散費、長期服務金的存廢問題,就說明他「堅離地」,欠缺同理心。為何不可以特事特辦,就像補貼企業出糧、注資海洋公園和國泰航空一樣,以短期失業援助金名義,幫助一些失業人士?

政府上星期推出5招補漏拾遺,支援建造業長散工、洗衣店等行業。但我認為政府仍有必要推出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進一步補漏拾遺,例如支援沒有強積金戶口的「打自己工」的自僱人士和自由工作者,例如地產代理、化妝師、攝影師、清潔工。他們當中,有些是基層市民,多年來薪金微薄,沒有開設強積金戶口,亦沒有供強積金,是最需要幫助的一群,卻無法受惠保就業計劃,工時又不夠申請職津,處境十分淒涼,政府應盡快出手支援。第二是中港家庭和跨境工作人士,粵港澳三地健康碼互認終於有點眉目,但檢測價錢昂貴,至少要千多元,無了期的封關對他們帶來極大不便,甚至導致失業和家庭破裂,政府應該資助他們檢測費用,這是最基本的小小補償。第三,零售業資助計劃資助了今年之前開業的零售商戶,政府應考慮推出第二輪資助,支援今年初開業的商戶。

(刊於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