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恐襲不斷 防患未然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恐襲陰霾籠罩國際社會,繼美國佛羅里達州日前發生駭人槍擊案,造成五十人死亡五十三人受傷後,法國巴黎亦發生刀手殺害警察的慘劇。接二連三的恐怖襲擊,再次引起全球對反恐問題的關注。面對愈演愈烈的恐怖主義浪潮,香港應否提高警覺,制訂相應的措施?

事實上,自從美國十五年前發生九一一,環球對恐襲的陰影一直揮之不去。不只是中東和歐美地區,就連泰國以及內地多個城市,近年亦曾發生恐怖襲擊,可見恐怖勢力是無處不在。

治安黑點裝「天眼」

患生於疏忽,禍起於細微。香港雖然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擁有優良和盡責的警隊、海關和邊檢,受到恐怖襲擊的機會較低,但這並不代表,香港完全沒有受到恐怖襲擊的風險。

特別是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每年均會舉辦多項大型的國際會議及盛事,加上人口非常密集,一旦遭到襲擊,可能會造成難以預計的人命損失及禍害。再者,香港是自由港,進出非常方便,不排除會成為恐怖分子的目標。因此,我們實在有需要防患於未然。

要有效加強保安,我認為,政府應完善公共場所的防範設備,包括研究是否有需要在本港各個主要公眾場所及治安黑點,安裝俗稱「天眼」的閉路電視系統。

談到「天眼」,可能有人會連忙反對,擔心市民的一舉一動都會被監視,私隱受到威脅,更擔心有關部門會引用錄像片段作為不同用途。

其實,世界各地不少先進國家及地區,都已在主要公共場所安裝「天眼」,不少恐怖襲擊事件及其他罪案,都是靠「天眼」協助破案和揭露真相。

事實亦證明,在犯罪黑點安裝「天眼」,對意圖犯罪的人士能夠產生阻嚇作用,輔助警方執法和提升治安水平。如與香港鄰近的台灣,警方近年大力在各縣市增設「天眼」,為破案立下大功,近十年來利用閉路電視破案的數目便上升了三萬多宗。

當然,安裝閉路電視監察系統涉及私隱問題,因此必須有明確的監察目的及特定的監視範圍,並嚴格管制錄像片段的保留和使用,以保障個人私隱;與此同時,有關部門亦應提高社會的防恐意識,增加公眾的應變能力,提防恐怖分子突然來襲。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