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在兔年首個工作日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全力「拚經濟」,展望新一年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計劃。2023年廣東全省共安排省重點項目1,530個,年度計劃完成投資1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安排的不少重點項目都與大灣區融合發展息息相關。
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大會講話中表示,只要廣東「堅定不移往前走,強化在國內國際兩個循環中的關鍵功能,依託粵港澳大灣區這一重要動力源,發揮橫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作用,扎扎實實抓好今年,抓好5年,再深耕10年、30年,必定能再造一個新廣東、再創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體現出廣東對現實情況的清醒認識和冷靜研判,以及對自身優勢的充分自信和主動擔責的責任擔當。
筆者認為,作為與廣東省唇齒相依、優勢互補的香港,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要成員,必須保持「蘇州過後無艇搭」的緊迫感。要繼續發揮香港在國家發展和國際競爭中的獨特優勢,從廣東省高質量發展的前路中,抓住時機,把握機遇,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參與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施政報告就已提出,要對接國家戰略,增強發展動能,並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全方位推動推進灣區協作融合發展。這次廣東計劃大批重點項目在春節後將陸續落成、開工,不少重點項目都與香港相關。例如南沙開建集團正打造面向港澳青年的「港澳新青寓」,將為港澳青年提供住房保障。深圳前海也加快打造更多優質產業空間,推進深港合作舉措落地見效。
黃坤明更強調要求全省「在比較中奮進、在奮進中趕超、在趕超中突破,讓廣東高質量發展在萬馬奔騰當中做到一馬當先、力爭步步領先」。在創新科技發展方面,廣州、深圳毫無疑問已經一馬當先。因此,香港也必須在創新科研發展中爭取主動,增強與其他大灣區城市互聯互通,創造更為寬廣的空間和機遇,尤其是培育發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增強「興」的動能。大灣區建設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最佳切入點,有助於香港特區更有效地發揮「兩制」獨特優勢。香港的自身優勢還在於擁有國際頂尖地位的大學和科研機構,是唯一具有躋身世界前列大學,並具有科技自主創新基礎研究優勢的城市。在QS全球大學2021年排名前50名中,香港就佔了4所。香港在涉及競爭力、營商環境、聯通性等多項國際評估中長期名列世界前茅,2022年再度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具有對全球開放、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條件。
廣東加快高質量發展,將會進一步擴大開放和落實創新發展理念,加大人才和資金的吸引力度,這對於香港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機遇。香港要鞏固傳統「四大中心」、建設「新四大中心」,當中的核心就是能否用好大灣區這一巨大動力源。比如深圳提出打造「消費之都」,對香港就是個利好,會對香港第三產業的發展形成良性競爭,同時亦為香港年輕人提供不少創業就業良機,讓他們更好融入內地共謀發展。
香港發展創新科技助力國家發展,更要配合國家「走出去、引進來」的發展戰略,參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聯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的創新科研力量,實現互利共贏。特別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實質就是要推動打造符合中國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適用於全球更多國家與地區的規則與標準,擺脫過往單一的歐美標準對中國和平發展的桎梏。而香港正好利用特區普通法系,獲得全球絕大多數國家與地區認可的法治優勢,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符合大多數國家與地區社會實際的國際規則與標準。
原文刊於 : https://bit.ly/3XUVW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