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從「兩會精神」看香港經濟要如何轉型(黃進達) – 評論文章

勝利閉幕的全國兩會可謂萬眾觸目,當中對香港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正面影響,最直接的影響莫過於強化香港在國家邁步向前的進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並着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建設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等,可以幫助香港擴大內地市場,拓展發展空間,促進香港的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國務院總理李強指出三個對香港的「全力支持」,表示「有祖國作堅強後盾、有『一國兩制』的制度保障,香港的地位和作用只會加強,不會削弱。」

猶憶兩年前全國兩會發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為香港指明發展機遇,一如既往推進香港的四個傳統中心持續發展,其中包括國際航運中心與國際商貿中心,並支持香港成為國際航空樞紐中心以及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新興地位。這些是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以外的並行路線,需要受到同等重視。

兩會是香港奮發轉型的指南針

今年是二十大開局之年,展望未來由治及興的關鍵五年,香港必須根據國家全域和世界形勢的變化,積極調整自身定位,以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和應對未來的挑戰。未來可期,這些都表明中央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發揮香港的優勢和特點,並期望香港能夠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香港經濟轉型和升級,能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兩會總結了國家在過去五年的豐富成果與諸多挑戰,也預期了未來五年的機遇與問題,筆者認為是次兩會為國家給香港全面復常、奮發轉型提供了重要指路方針。在這個基礎上,香港應該重啟旅遊發展,重新聚焦於傳統四大支柱之一的旅遊服務業中。多年以來,筆者深耕於旅遊服務業,深明這是香港推廣國際交流與經濟活動的重要途徑。香港旅遊服務業是說好國家和香港故事的帶路人,以最軟性與最享受的方式方法,向世界展示香港獨特的經濟活力和文化魅力,促進香港與世界各地的交流和合作。一靜不如一動,隨着國際疫情與經濟大環境的變化,香港更要進取一點,走出去克服不斷變化的國際市場需求,作為大使幫助香港推動經濟轉型和升級,提高國際地位和經濟競爭力。

同時,香港可以思考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超級聯繫人角色,應該如何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結合,為國家作為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宣介者。打鐵還需自身硬,有心法也要有基建配合。為鞏固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以及應付長遠交通需求,香港國際機場發展成為三跑道系統,將大幅提升香港國際機場的客貨運能力,上限的年客運量可達1.2億人次,年貨運量可達1000萬噸。這個基礎建設就是香港最好的聚寶盤。

執筆之時,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重要官員訪京,積極與各國家部委聯絡,有助向有關部委說明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角色。在未來,香港如能發揮自身的優勢,作為重要的商旅平台,成為內地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和海外投資管道。香港市民亦應學習兩會精神,明白香港在背靠祖國的發展機遇,協助香港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及香港旅遊服務業對於香港發揮「內通外聯」角色的重要性。

全國兩會的精神,為香港的轉型和發展提供重要指導作用,香港各界應該積極回應和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的精神,加強與內地的合作和交流,筆者對香港充滿期盼,因為是次全國兩會對香港用好「一國兩制」優勢貢獻國家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着重要的正面影響。

原文刊於 : https://bit.ly/3loEN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