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最近每天新增確診個案稍為回落,但疫情仍處高位;市民齊心抗疫之餘,政府急須加強檢測工作,才能有效截斷傳播,早日讓社會看到疫症的盡頭。面對持續大半年的疫情及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各界更應團結一致、積極議政,協助政府將防疫與經濟復甦並行,令市民的生活環境得以改善。
受疫情影響,市民減少外出、實體商業活動停頓,多個行業出現經營困難;我樂見政府接納經民聯的建議,推出第二期「保就業」計畫,並惠及六十五歲或以上僱員,在這幾個月繼續幫助企業「吊命」,保住員工的飯碗。
事實上,不少企業積極重整營運策略、集中資源轉型網上營商,希望能夠在疫情下開拓更多市場;政府早前聽取業界意見,公布「遙距營商計畫」的優化措施,更有效協助企業數碼轉型。事實上,由五月計畫開始至今,有不少商界朋友向我反映計畫申請手續繁複,每宗個案獲批的金額更與全額相距甚遠。我期望,這些措施能協助企業更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
放寬非住宅按揭成數 工商界歡迎
另外,我亦歡迎金管局採納建議,將非住宅物業的按揭成數上限由四成調升至五成,協助工商界獲得資金周轉。不論住宅還是工商物業,作為一項價值不菲的資產,除了自用之外,也是一種常見的融資工具。近來出現多項不利經濟環境的負面因素,包括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少企業處於水深火熱,放寬按揭成數將增加企業現金流,減輕中小企的負擔,讓他們「唞一唞氣」。
面對不同團體的關注和訴求,政府應運用彈性思維,總不能因為有異議而一刀切處理問題;同時必須在財政上審慎行事,避免令「庫房」急劇萎縮。當然,在政策推行中,政策局會有思慮不周的時候;但一些政客亦不應為反對而反對,以拖垮政府、獲取政治紅利為目的,不考慮這些政策是否適合香港的長遠發展利益,遑論讓他們提出一些實際可行的措施。
香港經濟前景不明朗、失業情況仍然嚴峻,各界是時候放下歧見,圍繞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等議題向政府出言獻策;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支持科學抗疫;真真正正以服務市民為己任。
(刊於星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