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最近在接見香港經濟民生聯盟訪京團時指出,香港的一些競爭優勢開始弱化,應引起香港各界的高度警覺,認真思考。他又指出,只有經濟不斷發展,才能不斷改善民生。對此,本人和經民聯仝人十分認同。至於具體可以怎樣做?特區政府可以擔當甚麼角色?這些問題值得社會深入探討。其中我較為關注的一項議題,是如何制訂和落實長遠基建規劃。
立法會有議員現正就2013年財政預算案撥款條例草案進行「拉布」,傳媒關心立法會主席何時「剪布」,對本港財政政策這重要話題反而冷待了。我早前在預算案辯論發言時指出,這份預算案有不少不足之處,特別是未能提出切實有效的措施,解決本港涉及深層次矛盾的問題,包括高地價政策和貧富懸殊等。我期望政府能夠對症下藥,加大力度,提出更多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
長遠基建規劃推動經濟發展
特區政府在過去幾年持續增加基建工程的投資,對於帶動本地經濟及創造就業,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對於正在進行和準備開展的基建工程,包括港珠澳大橋香港境內的工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西港島線、南港島線(東段)、觀塘線延線、沙中線、蓮塘口岸工程、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等,我和其他議員當然會密切監察進度,但長遠的基建規劃更不容忽視。例如,目前的五項鐵路工程完
成後,接續的項目為何?長遠的鐵路發展策略又為何?就是其中急待解答的問題。
土地和房屋供應是整體城市規劃的重要一環,但當前土地儲備不足,嚴重窒礙了本港經濟發展和房屋供應。《2013年施政報告》提出十項措施,務求在短、中期增加房屋土地供應。當局又決定自本年度起取消勾地計劃,重掌土地供應主導權,得到社會的正面回應。對本年度預計的可供興建1.3萬個單位的46幅住宅用地,9幅商業╱商貿用地和1幅酒店用地,當局必須制訂詳細的落實計劃。特首表示,政府會堅持「協助基層上樓、協助中產置業」的施政理念,但根據已公佈的房屋供應計劃,當局在短、中期均側重於增加資助房屋供應,未能充分顧及中產人士的置業訴求。我促請特區政府在其房屋供應計劃裡,進一步考慮中產人士的置業訴求。
增加土地供應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要配合本港經濟發展的需要。例如,物流業是本港4個支柱行業之一,卻長期缺乏土地以建造相關的設施。當局剛於3月28日把位於青衣的第三幅物流用地推出公開招標,又在屯門西預留10公頃土地,作高增值物流用途,這對於物流業界可謂「久旱逢甘露」。我期待,當局可以盡快制訂屯門38╱49區供物流設施使用的具體時間表。
投資於未來較派糖重要
至於長遠增加土地供應方面,當局準備推出一系列項目,包括落實新界東北等新發展區、在維港以外適度填海、開拓岩洞和地下空間的發展等,本人基本上是支持的。不過,本人和工程業界朋友一再向政府反映,當局必須制訂和落實長遠基建規劃,不但要增加土地開發和房屋供應,而且要包括交通網絡、市政建設等配套設施,更要就各個發展項目對建築、工程等不同專業的人力資源的
需求,做好分析和相應的資源配置,以免因人手不足而影響計劃的推行。當局也必須確保政府內部有足夠的專業職系公務員編制及相配合的各種資源,務求有規劃、有政策、有人才、有資源落實。
既然政府預計到了2014年3月底,財政儲備可達到7291億元,就應適度有為,推出一些兼具前瞻性及長期效益的政策措施,包括制訂和落實長遠基建規劃,投資於未來,令香港經濟持續發展,社會民生持續改善,比起一次性的派糖措施,將獲得更多市民的認同和掌聲。
(刊於 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