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人工智能變革 共建灣區創新高地(盧偉國) – 評論文章

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引領新一輪的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把握人工智能發展先機,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一大核心引擎。我們從國家的發展,清晰看到這一趨勢。今年舉行的九三閱兵,各類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作戰裝備紛紛亮相,彰顯了國家在高精尖技術與前沿科技領域的卓越實力。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將AI提升至未來發展的核心產業,無疑有助香港發揮獨特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攜手粵澳,共建灣區AI創新高地。

中央高瞻遠矚,將發展人工智能置於國家戰略的高度。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其核心要義,是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其他行業或領域有機結合,創造新質生產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務院在今年8月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從頂層設計為全國AI發展提供明確方向,推動人工智能深度賦能實體經濟。這為香港的創科發展,提供了明確的行動指引。

奠定香港AI發展基礎

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積極作為,致力構建完善的AI發展生態。自2022年《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發布以來,AI與數據科學已列為重點產業,不斷加碼資源與政策支持,包括分階段建立由數碼港管理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為科研及產業提供關鍵的算力支持;並撥款30億元設立人工智能資助計劃,資助本地大學及科研機構進行突破性研發;同時預留10億元籌建「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推動上游研發與應用落地。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強化措施,既成立「AI效能提升組」,統籌政府部門應用AI技術,提升治理效能;又預留20億元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並將AI教育納入核心課程,培育未來人才。這些政策環環相扣,有助奠定本港AI發展的堅實基礎。

香港的國際化優勢以及科研實力,獲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香港擁有5所世界百強大學;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首次躍居全球第一位。這些卓越成績,是我們的信心和底氣所在。但未來的關鍵在於,如何將這些頂尖的學術成就和人才優勢,高效地轉化為強大的發展動能,結合香港的科研實力與內地的創新製造能力,把握「人工智能+」帶來的黃金機遇。

深化合作 推廣灣區標準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重點發展區域,人口超過8,700萬,市場規模龐大,擁有強大的技術基礎和完整的產業鏈,涵蓋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能製造等多元應用場景。令人振奮的是,「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標準化工作組」已在今年9月成立,將通過標準化推動大灣區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重點打造國際聯通的AI標準策源地。香港可憑藉其國際化的視野以及與國際規則銜接的經驗,扮演關鍵角色,推動「灣區標準」與國際接軌。

展望未來,香港應持續深化海內外的「產學研」合作。對內,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的協調互動,推動AI技術轉化、示範應用及標準互認等領域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完整的創科產業鏈。對外,善用香港的國際化平台,吸引全球頂尖的AI企業、研發機構和人才落戶,將國際前沿技術和管理經驗「引進來」,同時助力內地優秀的AI企業通過香港「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把大灣區建設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創新和應用的重要高地。

刊於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