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界推出多項優惠和抽獎,獎品五花八門,包括住宅單位、發展商消費券等,鼓勵市民在9 月前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引起社會熱議,預約接種疫苗人數也有所增加。香港商界經歷了2019 年社會騷亂和持續一年半的疫情後,仍然有財力推出優惠和捐出獎品,又樂意提供便利員工打針的措施,再一次證明商界的動力和市場生命力。
商界鼓勵市民打針 值得欣賞
在政治惡劣環境下,雖然仍有些人以負面眼光去看待,例如認為商界協助政府宣傳打針只是公關騷和為了自身利益等,但這種想法一聽就站不住腳。香港一直奉行「小政府大市場」,這次要推動接種疫苗,充分反映了市場能發揮的帶動能力比政府更有果效。這類全民自願參與的政策,在香港這類資本主義社會,商界的支持和協助實必不可少,這次商界在經濟不景氣的情况下,仍然願意肩負起社會責任參與這項義舉,值得多加欣賞和鼓勵。
至日前為止,全球已有大約4.6億人完成接種疫苗。在外國,人民爭着去打針,官員要讓民眾先打針,日本、西班牙、秘魯、阿根廷等國家,都有政府官員或權貴濫用職權,偷步打針的醜聞。在香港情况恰恰相反,有些人總是政府叫他行東,他卻行西,叫他守法卻偏要犯法,視不打疫苗是對抗政府的手段,簡直愚蠢至極。香港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感受不到打疫苗的迫切性,所以對打針持觀望態度,總是希望別人去打,自己不打,完全缺乏現代社會的責任感。
政府要有危機意識 回應負面報道
另一方面,傳媒和網民經常放大接種疫苗後的不良反應個案,有人因此對打疫苗卻步是人之常情。資料顯示,在4月26日至5月23 日期間,每10 萬個沒有接種疫苗人士就有54 宗死亡個案,同期每10 萬個有接種疫苗紀錄人士只有2.9宗死亡個案,而且全部個案都經專家判斷,沒有個案被確立與接種疫苗有因果關係,但數據卻得不到傳媒聚焦和公眾留意。
那些片面的報道並非假新聞,但同樣能夠打擊政府的管治威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政府要有危機意識,時刻回應負面報道,鞏固市民信心,這是日後是否能落實行政主導的重要指標。
(刊於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