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昨日舉行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其中一個議題是討論發展新質生產力。特首李家超稱要加快前沿、新興、積極打造生物製造等新引擎,要制訂未來產業規劃,創造未來產業先導區。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我國重要發展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國務院總理李強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更將這個列為工作任務之首。筆者認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高度國際化、「引進來,走出去」的獨特優勢,並獲國家賦予「八大中心」定位,充分具備條件與國家產業對接,擔當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窗口,貢獻國家高質量發展。
新質生產力的「新」,是指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新產業等;「質」就是指透過科技創新,提升產品質量和競爭力,並透過應用綠色技術,減低生產過程對環境生態的影響;「生產力」則是以創新科技帶動供應鏈、產業鏈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強化香港基礎建設
要更好對接和把握新質生產力機遇,首先,香港要繼續強化自身基礎建設,將5G技術、互聯網、運輸物流、智慧城市、綠色科技、人才等基礎建設的競爭力不斷提升,為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提供更豐郁的發展土壤和基礎。
第二,筆者認為,香港要從頂層設計和產業規劃着手。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道路上,國家為不同產業和板塊都制訂了相應的發展策略。因此,香港亦應該因應國家的發展方針,為傳統、新興及未來產業中的不同板塊,制訂具針對性、前瞻性的發展方向,讓香港更主動、更到位地把產業與國家戰略做好對接。其中,紡織及製衣業等傳統產業,在新材料、物料及技術研發、智能製造、品牌發展、國際銷售等領域和範疇,絕對是香港因地制宜對接和貢獻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一大力量。
紡織成衣製造應智能化
在品牌建設和銷售上,香港紡織業等傳統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管理上,一直佔據領先地位,在「引進來,走出去」也擁有豐富經驗。筆者認為,香港充分發揮國際化優勢和「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在招商引資上,更主動將更多來自我國及海外的龍頭企業引進來,吸引更多企業以香港作為供應鏈管理總部和基地,同時以香港作為「跳板」助力中國品牌輸出國際,以創新銷售渠道,攜手打造更多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品牌。
不久前,特區政府公布下半年的盛事清單,當中包括11月底首度舉行的「香港時裝設計周」,筆者與紡織業界都相信,「香港時裝設計周」具備國際化和盛事化的元素,將是協助中國品牌走出國際的一大平台。在研發及製造層面,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等五所研發中心、由筆者擔任主席的生產力局、各大專院校等,都是本港積極推動不同產業走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的重要支柱。其中,生產力局作為領先的科研機構,在團隊的努力下,一直致力透過先進技術、人才培訓和政府資助計劃,大力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的發展,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例如協助企業申請「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在香港設立智能生產線,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科,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筆者期望,政府更大力推動科研機構及相關半官方機構的發展,從而因地制宜帶動產業升級轉型,包括透過上述的「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鼓勵更多企業在香港發展智能微工廠,尤其推動中國品牌與香港智造結合起來,以「香港製造」的金漆招牌,為產品和品牌的競爭力不斷增值。同時,筆者亦期望,特區政府能投放更多資源,做好未來投資,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不斷完善創科基建,以香港的創新產業力量和國際化優勢,協助國家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從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突圍而出。
刊於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