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兩會11日勝利閉幕。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日前審議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維護憲法權威和尊嚴、推進合憲性審查、備案審查工作等是今次報告的部分重點,而積極有效開展人大對外交往,主動服務國家外交大局亦是濃墨重彩的篇章。
對於香港來說,必須繼續加強憲法在特別行政區的宣傳教育,培養精通國際規則的涉外法治人才。肩負全國人大代表重任的各位同仁,要善用各類身份助力香港「走出去」,在國際舞台上說好特區和國家真實生動的時代故事。
維護憲法權威 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到,「推進合憲性審查、備案審查工作。堅持依憲立法、依法立法,每一個立法環節都把好憲法關。」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中,有一部分法律、行政法規,甚至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在第一條有這樣的表達:根據憲法,制定本法。這是對立法依據的表達。在2023年開展備案審查工作期間,作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我提出要強調「合憲性」三個字。因為據筆者多年觀察,不少海外人士只知中國憲法的政治意義,卻對中國憲法的法律效力不甚了解。事實上,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
「加強憲法在特別行政區的宣傳教育。」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令筆者再次回想起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一些別有用心的搞事分子企圖打擊憲法權威性,他們妄稱憲法不適用於香港特區,聲稱憲法不見於基本法附件三,不是香港特區法律一部分云云。這些歪理邪說,荼毒青年學子,破壞香港法治穩定。今日之香港, 「一國兩制」實踐步入由治及興新階段, 成績得來不易。
筆者相信,香港市民積極學習憲法、尊崇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讓憲法更加深入民心,更有利維護香港安定祥和、聚焦發展的大好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備案審查是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憲法監督制度,是保障憲法法律實施、維護國家法治統一的重要制度。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指出,「推動備案審查與合憲性審查有序銜接,對報送備案的2,146件規範性文件進行主動審查,對公民、組織提出的5,682件審查建議逐一研究並依法反饋。督促制定機關糾正處理各類規範性文件1,040件。」可見國家一年來的備案審查成果斐然。香港基本法第17條規定,特別行政區享有立法權,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這正是備案審查的具體體現。
加大對外交往 弘揚中華價值觀
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特別提到,「積極有效開展人大對外交往,主動服務國家外交大局」。國家近年有多位法律人才擔任國際法庭法官,我期盼香港日後亦有法律人才在國際法庭擔任法官,讓精通國際規則的涉外法律人才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
香港有良好的法律制度、法律人才和法律素養,法治優勢與建設成績全球有目共睹。在法治建設的征程上香港大有可為,可繼續以己之長貢獻國家所需。
香港要培養並儲備一批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的涉外法律人才,在應對國際紛爭、參與國際談判中,潛移默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價值觀——「以和為貴」,讓中國智慧、東方哲學在世界舞台收穫新受眾、新認知、新解讀,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
「加大人大對外交往」,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對今年工作提出的要求之一。不少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也是商界、專業界精英,應善用專業優勢積極「走出去」,在國際舞台說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
刊於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