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國際名校落戶 加力拓教育樞紐(陳祖恒) – 評論文章

全球市場面臨多重不確定性因素考驗,人才和國際資本都急於尋找分散風險的落腳地。以教育領域為例,特朗普(Donald Trump)就任美國總統後,美國政府針對學術界的動作不斷,大量人才和教育機構另覓出路。

據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早前在電視節目中表示,本港八大收到約1,100宗來自美國多間大學的學生查詢,並已向60名學生發出錄取通知。在呈「東升西降」新格局的歷史機遇面前,香港在「一國兩制」之下擁有其他地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仍然面對來自全球各地的競爭,想要成為國際高端人才的首選目的地,便需要盡快完善自身制度機制,主動作為迅速應對。就用好本港現有資源,短時間內完善教學設施硬件配套,並為未來香港發展需要鋪路,我有四點建議:

善用商廈作校舍宿位 一舉多得

一、加強規劃善用商廈作臨時校舍。北都大學教育城作為香港鞏固國際教育樞紐的重要建設之一,我認為,是一個中長期規劃,其牛潭尾及新界北新市鎮首批大學用地預計4至5年後才完成平整工程,實在需要盡快制定短中期用地方案配合。

本港寫字樓整體空置率逐年上升,不少本地院校抓住機遇,積極尋找行政、教學和學生宿舍等用地。由於教育機構一般租期較長,收入相對穩定付租能力較強,學生及教職員帶來的人流及消費讓周邊商舖受惠,因此受不少發展商和業主歡迎。

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的酒店和商廈改裝為學生宿舍計劃推出,發展局常任秘書預料將有較多乙級及丙級寫字樓參與計劃。我認為,政府當局可以更主動規劃,在北都大學教育城落成前,善用商廈資源作為臨時校舍和留學生宿位,既能短期內解決商廈空置率上升的問題,也能讓相關院校及學科盡快開展課程、投入研究,待北都大學教育城落成時能無縫連接遷入新校。

二、吸引更多國際教育機構來港設立據點。隨着北都大學教育城建設推展,愈來愈多國際教育機構派員到香港考察。例如,投資推廣署署長在7月15日的工商及創新科技事務委員會上表示,知道不少國際知名院校正在籌備來港,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6月時亦表示,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院長和亞洲區院長曾到訪北都。

有已「落戶」香港的企業代表跟我反映,當初選擇在香港開設總部或上市時,過往在港進修或交流的經歷有着加分作用。我認為,政府當局可乘北都大學教育城建設之便,更積極地吸引更多國內外高端院校和教育機構落戶香港。無論是開設辦事處、研發中心或分校,不論形式盡快來港開設據點,助人員及學生建立與香港的關係,為香港持續拓展國際網絡優勢鋪路。

三、鼓勵本港高等院校與境外學校合作。去年1月立法會大會上,議員認為香港要發展成為國際教育樞紐,而當局應協助本港專上院校作策略性協調,釐清自身定位和分工,發展具特色專精範疇,並加強與國家及海外頂尖大學聯繫以滙聚力量。例如香港科技大學和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合辦的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多年來被評為全球第一,多間院校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在全球名列前茅,一直為香港培養出國際認可優秀管理人才,亦是香港具國際競爭力的專業服務領域之一。

前瞻布局 產業與學歷認證結合

我認為,值得研究加大投入以鞏固香港優勢,同時急需要前瞻地布局教育領域,鼓勵本港院校與境外學校及教育機構合作舉辦更多標誌性課程,有效而聚焦地培養更多「八大中心」定位相關人才,持續鞏固香港優勢,為香港未來發展前瞻部署。

四、推動產業與學歷認證課程緊密結合。另一方面,我在立法會會議上曾多次建議政府,協助本港學院再加強與國際上的行業機構合作,加強在國際層面上的影響力,以推動本港相關產業發展。以國際知名鞋履設計師Jimmy Choo支持開設的時尚學院JCA London Fashion Academy為例,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夥拍西倫敦大學作為學歷認證合作夥伴,開辦文憑、文學士及碩士等課程,提供系統性訓練及學術資格完善就業階梯,也為行業擴大人才庫儲備。

而香港理工大學時裝及紡織學院亦改革旗下環球時裝管理文學碩士課程,夥拍紐約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及巴黎Institut Français de la Mode兩間知名時裝學府,每年安排知名時裝設計師、品牌管理層等直接向學生授課。上述經驗均值得參考,政府當局可就本港發展需要的戰略性學科,進一步推動本港包括職專教育機構在內的院校,與國際知名學校和行業機構合作辦校,「強強聯手」推動更多緊貼產業的學歷認證課程落地,為產業人才完善就學和就業的進階路綫圖。

正如行政長官出席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八周年酒會致辭時表示,我們不能做安逸的停滯者。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北都大學教育城離落成尚有數年,我期望,更好地規劃現有資源,把握機遇,為教育空間擴容、加速國際教育樞紐建設同時,連結社會發展需要,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為本港人才展現才華的舞台築起根基。

刊於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