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提及政府和發展商進行溝通、諮詢,社會上總會有一種聲音:是否「官商勾結」?香港是奉行市場經濟的,市場經濟的一個特色,就是政府不是萬能的,政府在某些施政層面上,總需要借助市場力量,所以政府跟市場業者溝通是必不可少的。
冀公開透明與財團溝通內容
要避免給人「官商勾結」的觀感,筆者認為透明度至為重要。例如當政府就某些方向性議題諮詢某一個財團之後,只要將這些問題公開、透明化地讓整個市場,以至整個社會都獲悉,就不會造成「官商勾結」的觀感。
此舉有什麼好處呢?好處就是當政府聽完A財團有這樣的問題,B財團又有那些問題,政府方可作出考量,決定何者是真正的問題,何者只是杞人憂天,及早考慮到日後在標書中,如何從善處理。一個公開透明的制度,對日後招標一定有幫助。
現行方案已反映出政府誠意
今次談到片區開發,筆者認為政府已經採取一個極具彈性的態度,曾提出地價可以分期,或者前期付較少,當發展成熟時才支付較多,甚至可以考慮分紅,這的確是一個進步。看到政府極具誠意,筆者更期待政府和有興趣的財團可以坐下來,開誠布公地商討各項問題並妥善處理,最後制訂出一份合情合理的標書。這樣對整個片區開發的賣地過程將會有肯定性的幫助。
社會在談論發展商投標出價時,大多有一個假設,就是發展商的資源是無窮無盡的。其實片區開發要成功,銀行在當中是扮演一個重要角色的。當政府已經採取一個具彈性的方式去落實片區開發,銀行的貸款方針是否亦可以更具前瞻性呢?例如銀行不再堅持以固有模式將貸款年期設定於某一個年限、融資比例局限於某一個水平,而採取新思維,高瞻遠矚地去評估風險回報,這樣對於片區開發這般大規模的發展計劃一定會有幫助。
刊於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