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加速拓科技金融 助引「長期活水」(吳永嘉) – 評論文章

當「金融」遇上「科技」,可以是「金融科技」,也可以是「科技金融」。

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簡稱FinTech),是指透過高科技如人工智能、區塊鏈、雲端運算等,令支付、存款、借貸及集資,以至保險、投資管理等變得更有效率的創新產業。

FinTech不僅帶動全球金融服務創新,亦正改變營商模式。

發展「耐心資本」 專注長期投資

科技金融又是甚麼?它被形容為灌溉「科技繁花」的活水,通過銀行、證券、保險、創業投資、抵押、擔保等金融服務,支持科研、成果轉化和科技型企業發展。

去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排於首位,足見它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

綜觀全球主要經濟體,發展科技金融有兩大模式:一是由政府建立基金,引導民間資本投資科技企業;二是多樣化的科技企業股權融資渠道。目前美國以資本市場為主導模式,德國和日本則由銀行做主導。內地亦逐步建成由銀行信貸、股市及債市等主導架構,積極發展「耐心資本」(Patient capital),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所謂「耐心資本」,是指不以追求短期收益為首要目標,專注於長期的專項或投資活動,這種資本對風險有較高承受力。

上海交通大學金融學者屠光紹表示,發展科技金融,必須實現耐心資本與資本市場功能的協同發展,投資與融資的協調至關重要。

發展科技金融首要「敢貸」。據報道,今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科技部等部門設立了5,000億元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大力支持創科發展,當中1,000億元額度專門用於支持初創及成長中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首貸。

事實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從研發、中試到產業化,每個階段都需要「銀彈」支持。

鼓勵投資創科企業,政府必須制定專門政策和措施,包括提供稅收優惠、成立配對資金等,營造有利中長綫投資的條件。值得留意的是,耐心資本並非不考慮回報率,意味着相關部門更要「慧眼識英雄」,科學化發掘有潛質的創新企業,排除價值不高的創新。

評估無形資產 變成信貸額度

如何開展科技信貸?上海經驗值得參考。去年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在綫上開發「科創評價系統」,為小科企的人才、資產、技術、市場等打分,把無形資產變成信貸額度,幫助客戶識別和選擇。浦發銀行亦推出「評價模型」,聚焦科企的「五力」:履約能力、償還能力、科技創新力、融資競爭力和團隊研發力,進行分析及預測,「度身」打造金融產品。

香港發展科技金融,筆者認為政府可循兩方面入手。第一,鼓勵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因應科企所需推出專項金融產品;第二,挑選具發展潛力的中小科企,做好「聯繫人」,引導耐心資本投資。

近日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接受傳媒專訪提到,香港在金融科技的發展,在國際上已算走得比較前。筆者對此亦有同感,建議下一步政府可重點發展科技金融,引進「長期活水」。

創新科技創造未來,投資創科發展就是投資未來,我們必須周詳部署規劃,有系統地發展科技金融,持續推動創新改革。


【知識庫】「耐心資本」有何特質?

•「耐心資本」(Patient capital)不以追求短期收益為首要目標,專注於長期的專項或投資活動,並對風險有較高承受力的資本。

•投入企業和專案的期限較長,甚至沒有固定期限。

•具備比傳統資本更強的承受風險能力。

•為了客戶需求或社會責任目標,或會結合慈善事業,投資長期公益項目,「耐心」期待成果。

•本質仍是投資活動,沒有放棄追求回報,在西方金融市場,一般只在期限和選擇項目上與傳統資本有區別。

原文刊於 : https://paper.hket.com/article/3848107/%E5%8A%A0%E9%80%9F%E6%8B%93%E7%A7%91%E6%8A%80%E9%87%91%E8%9E%8D%20%E5%8A%A9%E5%BC%95%E3%80%8C%E9%95%B7%E6%9C%9F%E6%B4%BB%E6%B0%B4%E3%80%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