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筆者曾以借鑑「杭州亞運」為例指出體育旅遊對於一座城市的經濟貢獻,結合最近一些重要數據,包括信用卡公司Visa最近公布最新數據,在巴黎奧運期間有超過1.5萬名香港旅客前往法國旅遊,消費總額逾2100萬美元,以平均每天花費超過230美元成為調查的五個亞太區市場中日均消費最高的地區,這個數字與我們日常所講港人消費降級、消費意慾下降的印象完全悖逆。
近日香港體育經濟及旅遊峰會圓滿舉行,當中不乏探討體育盛事作為旅遊經濟引擎的趨勢和機遇。就以剛過去的巴黎奧運作為又一成功例證,筆者當然非常同意峰會的觀點。
以體塑旅 早有先例可循
以體輔旅,以盛事中的商機推動其他旅遊服務業的收益,效果絕對是多方面的。香港積極舉辦舉辦大型賽事,自然能維持國際形象,體育盛事又能夠直接吸引大量國際和本地遊客,帶動酒店、餐飲、零售等行業的消費。而且十四五規劃推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體育亦能「以體塑旅」,以體育推動旅遊產業,去年香港七人欖球賽吸引了7.5萬名遊客,其中40%是國際遊客,是一個良好的例證。
將體育盛事做大做強,也能直接提升香港市民的自豪感。近日香港也在熱議啟德體育園快馬加鞭,特區政府也已經談好明年四月份Coldplay來港連開三場亞洲巡迴演唱會。且看這個綜合體育大場所未落成就已經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何況巴黎奧運與殘奧餘溫猶在,有這麼好的場地自當發揮其最大效益。為使效益最大化,推動體旅可不能只靠政府與體育行業的一廂情願,全社會特別是最具活動的商界,絕對是整個生態不可或缺的持份。商界注資 全力開拓新路
商場和本地商戶可以舉辦與賽事相關的活動,提供優惠,吸引顧客進店消費,一家便宜幾家著。這些各式賽事盛事對本地經濟貢獻良多,正如陳茂波司長講的一句「有人氣自然有財氣」,為社會帶來直接裨益。在論壇中,有發言嘉賓強調發展體育盛事資金不可少,以新加坡政府津貼60%的F1大獎賽費用為例,應該由政府牽頭,然後牽動私營企業投資進各式的大型活動當中,產生經濟連鎖效應。
筆者認為,社會應該用一套新的視角去激活啟德體育園,乃至在整個體育盛事經濟中,大力鼓勵和推動商界投放資源,為城市創收產生一些新的增長點。新的基建、新的政策、推動新的經濟增長引擎,槓桿經濟發展。如合適,政府更可大膽為支持體育旅遊盛事的商業單位提供稅務優惠或寬免,直接加速效益轉化,最終收惠的是香港整個經濟大餅。體旅融和之時 也應記掛商界持分
國際大型體育賽事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不可忽視,筆者當然相信政府將持續推出整全的體旅政策。筆者特別要強調一點,當前社會萬事皆以商務運行,所以在推動體旅事務的同時,務必積極推動商界的參與。雖然在疫情之後的今天,社會大眾都見到當前中小企業所面臨經濟挑戰。勿輕視中小微企力量小,擰在一起就是一條大河。筆者認為透過大型體育賽事讓中小企業者可以借力挖掘機遇,不論在提升品牌知名度,或者直接售賣商品與服務,都直接助益於中小企業開源。隨著香港逐步恢復旅遊業,體育活動將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各界的積極參與,尤其是商界的支持,將是未來成功的關鍵。
原文刊於: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60088?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