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辦主任夏寶龍重臨香港特區考察調研,以機場作為考察第一站,指出香港國際機場是享譽全球的「金字招牌」,香港長期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形成了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他強調中央將繼續支持香港拓展航空網絡,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作為機管局董事會成員,我對此感到非常鼓舞,並樂於見到立法會近日通過了《2023年稅務(修訂)(飛機租賃稅務寬減)條例草案》,以優化本港的飛機租賃稅制,提升競爭力。
續優化港稅制 助提升競爭力
據國際市場調查結果顯示,在未來20年,全球及中國的航空旅客量預計每年分別增長約6.1%及11.4%,全球航空貨運量每年亦會增長約4.5%,付運世界各地的飛機數目有可能達到4.2萬架,當中約20%的將付運至中國。
全球飛機租賃市場在過去的數十年間也急速擴大,投入使用的飛機屬租賃性質的比例由1970年的1%,增加至2021年的51%,由此增長的融資可以為金融和法律、稅務及會計等專業服務帶來龐大的商機。但全球飛機租賃市場近年亦出現不少變化,例如從傳統的淨租機租約,轉向濕租租約,即是在租約期間同時提供飛機、機組人員、維修及保險的安排;透過融購租約來購置飛機的情況也日漸普遍,飛機出租商往往是融資方,而承租人在租約完結時可選擇購入相關飛機。
其他的變化還包括,租約的年期從數年縮短至可能少於一年,飛機出租商也會將飛機出租予航空公司以外的其他實體,又或者會向非本地非財務機構的融資人借貸等。
此外,經合組織針對因數位經濟帶來的侵蝕稅基及轉移利潤的行為,制定了國際稅務改革方案(一般稱為BEPS2.0),香港已與全球130多個司法管轄區承諾將會落實該方案。當局推出條例草案,就是為了有效應對全球市場的變化,讓香港更好把握飛機租賃行業的發展趨勢。
港起步較遲 市佔或不足1%
飛機租賃屬全球性業務,營運不受地域限制,對於飛機出租商而言,稅務優惠是選擇在哪個地方開展業務的重要考慮因素。香港可謂起步較遲,直到當局在2017年推出飛機租賃稅制並提供利得稅寬減後,飛機租賃業務在香港才開始發展起來。以香港作為基地或在港設立附屬公司的飛機出租商,已向內地及其他國家的飛機營運商共出租約100架飛機,但在國際飛機租賃市場的市佔率或不足1%。
香港在飛機租賃業務擁有獨特的優勢,有利於後來居上。首先,香港獲得國策的強大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倡,依託香港金融和物流優勢,發展高增值貨運、飛機租賃和航空融資業務等。「十四五規劃」也確立香港「八大中心」、包括國際航空樞紐中心的定位。其次,本港專業服務的國際化優勢明顯,香港不但是中國唯一的普通法適用地區,還具有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多元化的資本市場、優質的航空基礎設施和人才、以及背靠內地龐大市場等優勢。條例草案無疑有助提供進一步的誘因,鼓勵更多飛機出租商來港發展業務。
然而,要進一步推動發展本港的飛機租賃業務,將潛在優勢轉化為實際效益,還需特區政府持續努力,至少應致力於兩方面的加強:一方面加強搶企業,並積極培訓人才,既要與業界密切溝通,隨時留意全球稅制及營商環境變化對業界的影響,設法吸引海內外更多飛機租賃商來港落戶或擴充業務,也要善用本港的高等教育優勢和「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等資源,增加飛機租賃相關的課程,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
搶企業育人才 加強區域合作
另一方面,應加強區域合作。據業界估算,藉着優化飛機租賃稅制,香港可望在未來20年間,取得全球飛機租賃市場約12.5%的份額,即大約有3,100架飛機經香港平台出租,而內地對飛機租賃業務有很大的需求,特區政府應積極促成兩地業界加強合作,以達到互惠互利,共創多贏局面。
原文刊於: https://paper.hket.com/article/3712817/%E5%85%A9%E6%9D%BF%E6%96%A7%E8%B0%B7%E9%A3%9B%E6%A9%9F%E7%A7%9F%E8%B3%83%E6%A5%AD%20%E9%9E%8F%E8%88%AA%E7%A9%BA%E6%A8%9E%E7%B4%90%E5%9C%B0%E4%BD%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