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宣講團8月底來港舉行宣講會,深入宣講三中全會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並深刻解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和原則,對香港如何擴闊國際化、推進新質生產力,深具啟示。
作為傳統優勢產業,紡織及製衣界上月正式向特區政府遞交施政報告業界聯合建議書,當中提出逾70項具體建議,筆者期盼繼續與政府攜手,把「三中全會」精神落到實處,多管齊下強化香港「三個樞紐,一個高地」的獨特優勢,共同譜寫新質生產力,築牢香港國際競爭力。
紡織及製衣業具備深厚的發展基礎和底蘊,是香港創科研發、工商貿易、文藝時尚等各大領域的大戶和搖籃,與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及支持香港建設「八大中心」的戰略,可謂不謀而合。
倡設「紡織發展局」 統籌行業發展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是要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為推動業界高質量持續發展、引領行業謀求改革創新,筆者聯同業界爭取政府設立「時裝及紡織發展局」,以法定機構的角色,統籌帶領及統籌行業發展,把政府支持行業發展的政策及資源,更有效整合及運用,並擔當連繫及深化國家業界、以至海外業界的單位及對口,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全方位對接國家紡織服裝業發展,發揮好香港國際化優勢,打造香港成為亞洲最頂尖的時裝紡織樞紐,帶動本港整體貿易、進出口、供應鏈等發展。
第二,自去年度施政報告宣布,將於今年起每年舉辦「香港時裝設計周」,筆者隨即與聯同業界與政府當局、文創產業發展處(CCIDA)及周邊產業積極連繫及協調,做好11月底首辦的「時裝周」前期及籌辦工作,期望以具盛事化及國際化元素的「時裝周」,既提振旅遊業及整體經濟發展,並滙聚國際及國內各大品牌,構建香港成亞洲時裝品牌交流中心。
第三,構建更多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製造」品牌,是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任務之一,時裝周等時裝盛事是品牌建設及夥同中國品牌「出海」的一大平台。為此,業界翹楚牽頭即將成立「香港時裝協會」,以新質生產力為綱領,透過滙聚品牌、市場推廣、盛事統籌等工作,為時裝業發展注入更大動能,故期望當局及文創處為「協會」工作提供適切支援,同時與「協會」及業界積極連繫及溝通,為「時裝周」做好長遠部署,透過時裝盛事與消費零售、流行文化、旅遊酒店等產業結合,為香港經濟帶來更龐大乘數效應,彰顯香港的亞洲盛事之都地位。
「帶路」港企引回來 完善產業鏈
就此,筆者建議政府更積極培育、吸納及滙聚全球具質素的品牌、文創、藝術等領域的專才,如透過短期稅務誘因、大灣區工作簽證便利措施,吸引尤其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多元產業專才來港,打造香港成國際人才高地。
第四,為構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提升中小企營商競爭力,筆者建議政府繼續在招商引資的工作着手,透過「引進辦」及投資推廣署等單位,引進更多來自傳統優勢產業的國內外龍頭企業「落戶」香港,作為供應鏈管理、研發設計、市場推廣的基地、以香港作第一國際市場,以至吸引他們在港設立板房或中試綫,同時着手把在東南亞等「一帶一路」國家設總部的港資企業「引回來」,藉此完善行業產業鏈和生態圈,建立具規模的「產業集群」,「有大就有細」,中小企自然在蓬勃的營商環境下集聚發展。
另一方面,筆者建議政府應加快發展「香港國際機場東莞空港中心」,更充分發揮自身作為國際空運樞紐的優勢,故建議政府既要積極探討進一步擴大「香港國際機場東莞空港中心」的商貿及經濟價值,包括擴展其規模和面積。另外,應為高增值及易腐產品(Perishable Goods)在空港中心內建立物流供應鏈,完善冷鏈及溫控產品基礎設施,便利高價值海產、農產品、電子產品、疫苗及藥品等進出口,並加強跨境電商倉庫的分揀、加工、包裝、集散等進出口空運服務,進一步鞏固香港在國際和大灣區內首屈一指的空運及供應鏈管理優勢。
第五,香港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是重要支柱。紡織製衣等傳統優勢產業,於推進新技術、新材料研發和應用表現突出,業界建議政府應更善用傳統產業的優勢,多管齊下推進傳統產業升級轉型,包括建議優化「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
優化資助計劃 推進產業轉型
例如,參考「BUD專項基金」下推出「申請易」的做法,為較小額的資助申請提供更簡易處理和審批流程,吸引流動資金和規模較小的中小企,透過資助建立智能生產綫;同時建議政府應更着力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的競爭力,如吸引更多企業及品牌來港作智能製造和供應鏈管理的基地,結合科技、市場及品牌帶動新型工業化進程,以創新科技帶動產業創新。
最後,「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推動綠色發展轉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據筆者了解,海外不少可持續綠色發展相關的非牟利機構,均期望與中國等亞洲國家尋求合作。筆者建議,政府應發揮香港聯通國內國際的優勢,定位香港為國際時裝紡織的綠色發展樞紐,深化海外、國家及香港在時裝紡織的可持續綠色發展、交流和合作,打造國際綠色發展樞紐。
紡織及製衣界已準備就緒,迎接中國式現代化和產業改革創新的重大機遇。筆者深信,「時裝及紡織發展局」、香港時裝協會及具創新研發實力的「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未來可組成行業鐵三角,結合業內相關法定機構、商會及大專院校,以更具系統及完整的行業發展體制,與國家對接,並與政府攜手同進,繼續使出行業「十八般武藝」,將香港打造成亞洲時裝紡織樞紐,為港增強國際競爭力、為國家構建「新質生質力」作更多貢獻。
原文列於:https://paper.hket.com/article/3828969/%E4%BD%BF%E5%87%BA%E5%8D%81%E5%85%AB%E8%88%AC%E6%AD%A6%E8%97%9D%20%E6%93%B4%E9%97%8A%E5%9C%8B%E9%9A%9B%E5%8C%96%E4%B9%8B%E8%B7%AF?mtc=h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