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不應大事小事泛政治化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早前,四川雅安地區發生七級強烈地震,造成一百九十三人死亡,受災人口一百九十九萬餘人,直接經濟損失八百五十一點七一億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身為祖國大家庭的一員,港人送上同胞的關愛之情理所當然。無奈的是,立法會特別財委會討論政府一億元的賑災撥款,個別激進泛民議員揚言發動「拉布」阻擾,並無理指責贊成撥款的議員是擦鞋、保皇,並懷疑他們的動機。

社會需要互信

這種無理指控本身就非常有問題,反對派可以基於不同的觀點而反對撥款,但不能信口雌黃就將他人對災民的關愛,詆毀成擦鞋、保皇,並搬出所謂「捐款滋生貪腐」等一些以偏概全的論調。無可否認,內地在過往的賑災過程中確實出現害群之馬,但並不能因此而全盤否認賑災行動,而將捐款賑災與整個社會制度大不必要的劃上等號。

香港近年的政治生態愈來愈扭曲,幾乎任何事情都泛政治化,現在連向四川災區捐款,都可以當作政治議題大做文章,實在讓人寒心。其實香港並沒有經歷過重大的政治運動,真正經歷過的人,對這種「大事小事都變成政治問題」的做法非常反感。

世上確有不少人因為施捨乞丐曾被「呃錢」,而一世都不再施捨,但也有些人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不是急於表達厭惡或不信任,而是仍然願意施予援手、慷慨解囊,因為他們明白,無論如何,社會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互信,也需要愛與慈悲之心。

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做法也必然不盡相同。但若一個人每次做一件事都想着別人是「呃」的,那這樣做人也沒甚麼意思了,一個幫到災民的機會,基於人道立場,實應義無反顧。不能因為曾有善款處理失誤,以後就不再做好事、善事,又或失去對他人的信任,甚至對社會完全不信任。有的人就是因為恢復不了對他人的信任,以致性格變得孤僻、偏執,進而對社會不滿、仇視。

面對遭受重創的地震災區,如果社會上只有誇大仇恨之聲,沒有悲傷,沒有痛心,沒有施以援手,那麼,只能說明社會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輕。筆者認為,在那些冷漠議論的背後,實際上是一種心理上的疏離感,即那些災難是「他們的」,而不是「我們的」。一旦社會形成一種「我們」與「他們」的區分或區隔,社會認同和社會向心力就會急劇流失,難道這是我們想見到的結果嗎?

傷害兩地感情

筆者一直認為立法會是講原則、認道理的地方。對於內地在善款使用時存在的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信任危機,一方面,內地政府應深刻檢討,嚴格監管。另一方面,對災民而言,善款運作機制有所不足,絕對難以說服他們在這危難關頭,香港為何不施以任何援助。由此而帶出來的信息,無論是對港人社會還是內地民眾,都會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進一步傷害兩地人民的感情。平時,作
為家長、老師說服小朋友做善事已經不易,現在竟然有人揚言以「拉布」阻擾議會通過賑災捐款,實在令人痛心。讓我們鼓勵行大善、獻愛心,一起對「涼薄」說不。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