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七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先後有特首選舉,一地兩檢及立法會議事規則的修改。每一個議題都充滿挑戰,但亦對香港以及國家的穩定肩負歷史責任。
首先是三月的特首選舉。今屆特首對未來五年香港的發展擔當承先啟後的重要角色。回歸以來,為了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國家政策是盡量不改變現有格局,令香港順利過渡。
回歸二十年,香港經歷了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三年沙士、○八年金融海嘯;至今,香港經濟仍然穩健發展,證明一國兩制不僅行得通,且行得不錯。但政治上卻不一樣,○三年五十萬人上街,○五年時任特首董建華辭職,一四年發生大型非法佔領行動,甚至近年出現的港獨思潮、噓國歌等現象卻令人憂慮。
同期,立法會出現激進行為、粗俗語言、拉布、響鐘點人數等現象,令香港的立法會從一個莊嚴、受人尊重的議會演變成令市民煩厭、無效率以至行政立法關係進一步惡化。立法會議員代表社會不同群體的權益,在立法會有激烈的辯論無可厚非,真理愈辯愈明,議事堂本應如此;可是,當議事堂內充斥毫無質素的發言,甚至無發言,而只有以響鐘取而代之,市民不禁要問,花這麼多公帑在立法會值得嗎?作為立法會議員,我為此感到痛心。這些行為對我們年輕一代也產生負面影響。連一些反對派新晉議員剛走進議會後,都只學會了拉布講廢話,將發言質素拋諸腦後,只顧拖時間,浪費社會的時間與金錢。
仍待改善深層次問題
本屆特首林鄭月娥肩負着改變社會這些惡化現象的重任,亦要履行改善民生及中央與地方關係等深層次問題,可謂任重道遠。重大民生議題包括房屋、人口老化、青年發展及長者安老等重大課題。而涉及中央與地方關係的則有教育、政改及一地兩檢等不可迴避的範疇。
香港近年來出現港獨思潮,並不是突如其來。這反映了多年來香港的教育出了嚴重問題,無論小學、中學以至大學,在國民身分認同、國家的體制、國家在一國兩制的角色、《基本法》的緣起,以至對中國歷史的認識,都採取淡化的態度。中國歷史科的地位更不如未回歸時的殖民地時期,換來倉卒上陣的通識科。以為通識科可以取代中史科的地位,變成包羅萬有的龐然大物,以填鴨式的一貫作風,要學生必修、必考、必計,不然影響入大學的心儀科目。這種強逼灌輸,換來一代對國家無心、對國民身分無認同、對中央及特區政府充滿敵意的年輕人。當然,年輕人中亦有以正面態度去認識及看待自己祖國的人,但往往最敢言、活躍在政圈的一批年輕人留給大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噓國歌」、罵自己民族「支那人」等極具侮辱性行為。
努力把年輕人挽回來
看在眼內,痛在心內。大家千萬不要停步,必須努力把我們的年輕人挽回來,能做的不管是否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多困難也得越過去,包括修改議事規則,奪回立法會的話語權,重拾文明、尊嚴、尊重,中小學必須重視國史及國民教育,要年輕明白香港真正的歷史;這樣,一國兩制才能長久,不斷承傳,香港才能繼續是國家的掌上明珠。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