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立法會議事堂圍繞香港應該如何加快「海洋強港」建設,發展具本港特色的多元海洋經濟,展開一番熱烈的討論。
香港是國際航運中心,也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要發展「海洋強港」,更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即依托「一國兩制」,背靠祖國,聯通世界。
國家「十四五」(2021至2025年)規劃綱要強調,必須積極拓展海洋經濟發展空間,推進海洋生態保護,提高海洋文化旅遊開發水平,加快建設海洋強國。2019年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亦強調支持粵港澳合作推進海洋經濟發展,以及發揮香港高增值海運、金融服務和創新研究等方面的優勢。
拓智慧港口 推動灣區跨境協作
因此,香港應善用國際自由港的地位,及時把握國家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機遇,促進「海洋強港」建設,做好國家和國際之間的橋樑港口角色。
首先,特區政府應加強智慧港口建設,並促進區域合作。曾幾何時,香港是世界領先的國際航運中心,本港貨櫃吞吐量穩居全球前列。然而,近年上海和深圳等地方的港口,都積極善用科技,推動港口智慧化,提升整體競爭力。
設海洋創科基金 育多層次人才
相形之下,本港推動港口智慧化有必要加快追趕落後。我們樂見運輸及物流局在今年4月成立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專責小組,負責制定策略,提升船舶融資、海事保險、海事仲裁、船舶管理等業務,推動航運智能化和數字化發展,讓香港成為全球領先的高端航運服務市場。
同時,我曾多番建議特區政府,應推動成立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協作機制,統籌現有機場、港口、鐵路、大橋的資源整合及利用,分流各機場、港口的客貨流,以及向內地爭取在通關、稅收、人員和資金流通等方面拆牆鬆綁,全方位便利跨境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服務流的互通,助力大灣區發展成為世界級的航運及物流樞紐。
其次,特區政府應設立專項海洋創科基金,並培育多層次海運人才。目前,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海洋技術服務業、海洋信息服務業等新興產業方興未艾,極具發展潛力。當局應增設專項基金,積極推動產學研協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在培養人才方面,本港目前只有香港科技大學提供「海洋科學與科技學士學位」課程,我認為,當局應推動其他院校提供相關學士學位、副學士學位或職專文憑,培育多層次的年輕專業人才,以及完善相關培訓晉級資歷架構,以建立本港海洋創科及航運人才庫。
打造航運綠色能源加注中心
第三,發展海洋經濟,當局應推廣使用潔淨能源,促進環保。由中華電力同香港電燈共同發展的本港首個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已於今年7月啟用,是支持香港邁向碳中和的重要基建,既可增加低碳發電,亦能聯合航運發展,產生協同效應。我們樂見行政長官表示,特區政府已成立聯合工作小組,積極研究利用這個新建成的接收站,推動為遠洋船補給液化天然氣的安排。
同時,政府又會研究為本地船舶及遠洋船提供綠色甲醇加注的可行性,建設加注設施和供應鏈,以打造航運綠色能源加注中心,亦將有助鞏固香港作為航運中心的地位。
原文刊於 : https://paper.hket.com/article/3668081/%E3%80%8C%E6%B5%B7%E6%B4%8B%E5%BC%B7%E6%B8%AF%E3%80%8D%20%E4%B8%89%E7%AD%96%E7%95%A5%E8%B0%B7%E5%A4%9A%E5%85%83%E6%B5%B7%E6%B4%8B%E7%B6%93%E6%BF%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