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人口老齡化問題愈趨嚴重,筆者翻查政府統計處數據,本港人口年齡中位數在30年前(即1993年)為32.8歲,2003年為38.5歲,2013年增至43.2歲,今年預計中位數將增至48.5歲。換句話說,若本港未能遏止此升勢,10年後(即2033年),本港人口年齡數將高達53.5歲,屆時人口老齡化將為本港社會福利開支構成更沉重的負擔,隨之而不斷減少的勞動力將會嚴重窒礙本港經濟,造成惡性循環。
筆者認為,在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上,有兩大着力點,一是要探討如何為本港增加財政和稅務收入,防止人口老齡化令公共財政狀況陷入懸崖的情況出現;二是探討如何紓緩和遏止人口老齡化趨勢,從根源上減輕對公共財政構成的壓力。
第一,筆者認為,促進本港多元產業發展是增加本港財政和公共收入的重點支撑點,本港經濟不只是要「做大個餅」,更要「做多幾個餅」,屆時經濟產值和庫房收入自然應運而生。事實上,香港過往着力發展金融業、貿易、專業服務業、旅遊業等支柱產業,這些是香港優勢所在,筆者認為應繼續做大做深。然而,隨着國家「十四五」規劃給予本港「八大中心」定位,為創新科技、文化藝術等領域帶來龐大機遇,本港需要好好把握,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亦在這方面下了很多工夫,絕對值得肯定。
支柱產業做大做深 拓政府收入
在「國際創科中心」建設上,大力發展生命健康、先進製造、新能源科技等高增值新興產業,絕對是香港的機遇所在,也是經濟和財政收入的一大來源。然而,紡織製衣業等傳統產業,其實一直都是本港經濟的另一泉源,有着非常良好和穩固的發展基礎。筆者期望,政府繼續協助傳統工業做大做強,透過創科升級轉型,並更積極引進國內外龍頭企業,同時亦要在《創科藍圖》的大方向下,與業界上下攜手,為不同大類的產業規劃出發展藍圖,驅動多元發展,為香港帶來更寬更廣的經濟和稅務收入。
第二,要增加收入來源,筆者認為可從優化稅制着手。本港一直奉行簡單稅制,便利營商,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筆者認為,要配合「搶企業」的政策,政府可研究降低企業標準利得稅率,更進取將龍頭企業「引進來」,相信把龍頭企業「引進來」後,就能壯大整條產業鏈,變相財源、稅收自然滾滾來。
引龍頭+注「新血」 政策需前瞻
第三,正如文章開端所提及,人口老齡化趨勢令人非常憂慮。筆者認為,多管齊下為香港注入「新血」,既有助紓緩人口老齡化,減低社福開支對公共財政的負擔,同時幫助香港應對結構性勞動力不足問題,破解人力不足對經濟發展造成的樽頸。
首先,政府應盡快因應未來人口趨勢及發展所需,制定具前瞻性的人口政策和藍圖。
第二,筆者希望政府透過優化「高才通」等人才政策,為香港未雨綢繆「搶人才」,吸納更多高學歷、更年輕的高端人才來港工作,並透過專上及職專教育體系,吸引更多海外學生來港就讀,為勞動市場盡早注入新血,紓緩人口老齡化導致勞動力下降的困境。
第三,筆者希望,政府繼續以突破性思維鼓勵生育,例如參考南韓向擁有兩個子女以上的家庭,發出「多子女幸福卡」,家庭可免費享用公共設施、交通折扣等優惠,並透過公眾教育,扭轉社會「生一個小朋友要400萬元」等觀念,令市民不再對生育感到恐懼。
總言之,筆者深信,政府將繼續發揮積極有為的作風,制定更全面和前瞻性的政策,推動多元經濟發展、扭轉人口老齡化趨勢,為香港謀劃更美好的明天。
原文刊於 : https://paper.hket.com/article/3650102/%E3%80%8C%E5%81%9A%E5%A4%A7%E5%80%8B%E9%A4%85%E3%80%8D%203%E6%96%B9%E9%9D%A2%E6%87%89%E5%B0%8D%E4%BA%BA%E5%8F%A3%E8%80%81%E5%8C%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