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施政報告》抓準香港國際教育品牌(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新一份《施政報告》宣布,特區政府將成立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擴大銜接連貫,推動育才、匯才、科技協同發展,同時推動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香港。筆者執教本港大學數十載,熱切歡迎全球各國各地區優秀人才來港求學、就業、創業,為香港由治及興、以變促興搭建好人才庫。

今年7月,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

擁有5間世界百強大學的香港,具備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先天優勢」。行政長官在《2023年施政報告》第158段提出,特區政府致力於將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剛公布的《2024年施政報告》第108段亦特別強調,爭取舉辦國際教育會議及展覽,推動本港專上院校提升與各地院校的合作交流,在全球推廣「留學香港」品牌,透過獎學金等吸引更多境外尤其東盟及其他「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升學。

「留學香港」品牌可作亮點

事實上,自2019/20學年起,「一帶一路」獎學金已擴展至涵蓋所有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修讀研究院研究課程的學生,以吸引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傑出學生來港升學發展,相信這類政策措施的穩步落地和有序推進,已為今時今日全力推廣「留學香港」品牌打好前站、做好鋪排。

筆者十分同意大家都要身體力行,協助政府推動各項利民政策。筆者多月來亦努力為建設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目標努力,正在全力籌備獲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全力支持,在12月初舉辦的「『知識全球化』大學校長高峰論壇」。屆時,將有世界各地的大學校長蒞臨香港共商國際教育議題,不少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學生亦會出席。

眾所周知,大學校長位居世界高端人才的最頂層,他們肩負培養社會人才的重任,邀請這樣的高端群體到港,對香港特區、對人才原居地可謂雙贏。是次論壇旨在促進海內外優秀青年民心相通、民心互動,促進海內外高端人才領袖親臨香港、認識香港,更好地了解大灣區,進而助力講好「一國兩制」、香港故事。筆者邁出一小步,用實際行動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建設貢獻力量,相信由「超級聯繫人」逐步提升為「超級增值人」的特區政府,接下來的步伐更加有條不紊、堅定自信。

筆者留意到,今次《施政報告》提出,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加入13間海內外頂尖大學至198間,把計劃內高收入人才的首個簽證期限由2年延長至3年。

根據近月特區政府向立法會提交的相關文件,由2022年底至今年6月底,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共收到逾32萬宗申請,其中近20萬宗獲批,已有13萬人抵港;其中「高才通」有近9萬宗申請,大約7萬宗已獲批。筆者認為,「高才通」推行以來,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奔赴香港追逐新的人生夢想,名單擴容、期限延長展現出特區政府搶人才的誠意、惜人才的決心,更是對社會上一些紛擾聲音的有力回應。

筆者曾和一些持「高才通」來港人士深度交談過,他們來港就業創業,最關心的議題之一就是子女在港求學問題。背井離鄉、初來乍到需要適應期,我們需要站在異鄉人的角度將心比心。筆者相信,將計劃內高收入人才的首個簽證期限由2年延長至3年,能讓父母子女有更多時間了解香港並逐步安頓,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及求學路徑,這有利於香港補充勞動人口、更新升級人力資源、留住高端人才落地生根,為香港善於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貢獻融匯東西的智慧和力量。

必須抓住人才的心

留住人才,相關配套亦不容忽視。《施政報告》提出完善宿舍配套,在規劃、地政、建築圖則審批方面拆牆鬆綁,鼓勵市場以自資和私營方式改裝酒店和其他商廈,增加學生宿舍供應;亦會因應市場需求,提供合適地塊讓市場興建新宿舍。政府更在北都預留至少80公頃用地,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這些都是惠民利民的好政策,定能為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提供強有力的支援。

加快由治及興、保持長期繁榮穩定,香港需要大量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人才。筆者堅信,打好「留學香港」品牌必能為香港的教育、創科不斷注入新血、帶來新思路。建設好「一高地」,能保質保量為打造「三中心」輸送人才,香港的經濟社會發展之路定會越走越順暢、越走越高效。

刊於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