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經民聯9項政協提案 關注兩地發展

全國政協會議已於昨日開幕,經民聯4位政協委員共提出了9項提案,涉及青年向上流動、環境保護、香港在「一帶一路」角色、兩地金融互通及等多項公眾關注的議題。

九項提案包括聯盟監事會主席林建岳提出的「讓青年選擇就業創業的夢想」、「在香港加强國家教育是宣傳「一國兩制」的首務」;主席梁君彥提出的「更好落實《環境保護法》」;副主席林健鋒提出的「加強廣東自貿區中香港的參與和角色」、「強化香港在國家『一帶一路』計劃中角色」、「建立與青少年人溝通途徑,助青少年人向上流動的提案」及「治理河道,讓江水回復生命」;以及副主席及張華峰「把握滬深港互聯互通機遇,融入國家金融開放大政策」和「基金互認」。

除了在全國政協會議的正式提案之外,經民聯接著會繼續跟進各項工作,包括去年9月訪問上海時,亦已向相關的省市委領導都提出過不少合作建議,他們的反應亦相當正面。

經民聯會繼續發揮自身專業和工商橋樑的角色,促進中港兩地更多的專業交流和經濟發展等多方面合作,或許我們定期再與各位見面和交流。

經民聯成員提案重點如下:

1. 林建岳「讓青年選擇就業創業的夢想」的提案重點:

根據香港青年協會調查,青年對香港未來發展抱樂觀看法的比率,下降至2014年的44.1%,為歷年新低;值得留意,調查是在「佔中」行動發生前一個月進行,年輕人明知可能被司法檢控仍參與非法「佔中」,反映青年問題的廣泛性。

香港智經研究中心亦發現,有64.7%青年表示不願意前往內地就業,表示願意的只有33.2%。當中主因,「對內地法治欠信心」的比例最高(22.8%),此外還有「不習慣內地生活」、「對內地社會有負面印象、內地生活質素差」等。特區政府去年雖撥出約2,400萬元,資助38項內地實習計劃,約有1,700名青年受惠 ,但據2012-13學年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課程的畢業生人數25,391人推算,只有近6.7%的畢業生能受惠於受資助的內地實習計劃,受惠名額明顯不足。

邀請有志青年加入政府或法定組織的諮詢架構,鼓勵青年參與區議會或立法會選舉,讓他們有機會接受磨練,為將來從政工作做好準備。
擴展「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增撥名額,並提供部分生活和住宿津貼;擴大「滬港金融專業大學本科生交流及考察試點計劃」,增加北京、廣州等城市參與,並推廣至多個行業;同時建議香港各大專院校將內地實習經驗作為認可課程學分,提高吸引力。
建議擴充「小型貸款計劃」,包括放寬公司註冊地及經營業務的限制,調低貸款利率,及增加受惠名額和貸款上限,協助有意創業的青年人。
充分利用廣東自貿區優勢,開放24小時通關,提供稅率優惠,簡化行政手續等,以鼓勵人才流動。
參考「前海青年創新創業夢工場」的模式,打造多個青年創業基地,提供「一站式」營商服務;及由各大商會、工商界政團聯手,開展「商界導師幫扶計劃」,切實為青年提供創業支援。
大力宣傳內地市場,讓青年選擇創業夢想,建議製作專輯或宣傳片,介紹廣東自貿區的最新狀況及發展機遇,並運用社交媒體推廣,讓青年人更便捷地接觸到內地發展資訊,提高他們對內地的興趣。
邀請李河君、馬雲及馬化騰等白手興家的青年榜樣來港分享創業路,甚至招徠大學生到他們公司見習;亦建議政府參照「內地高等教育展」,每年舉辦大型內地就業博覽和招聘會,邀請內地企業來港參展,務求激發青年的創業夢想,把選擇去內地創業成為時尚和潮流。

2. 林建岳「在香港加强國家教育是宣傳「一國兩制」的首務」提案重點:

香港回歸以來,國民教育雖作為優先處理的政策範疇,但是教育港人認識國家的工作不接地氣,造成廣大市民、尤其學生對國家缺乏全面的認識,遑論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全面認識。當中問題包括,中國歷史只列選修科、教師水平不足、忽視去殖民地化的教育等。

加强國家教育,是宣傳好「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首要任務,更是增強香港社會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軟實力;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特區政府、學校及社會都有責任培養學生的國家觀與國民身份認同感,開展國家教育時要下定決心,不能畏首畏尾。

建議將國家教育的相關學科及學習板塊全部列為必修科,例如中文科、歷史科、文化科、《基本法》教育,以及政府計劃推行的內地交流活動等。學生必須全數修讀完成,才有資格參加中學文憑試。
在中文、歷史、地理、《基本法》教育等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上,有系統地開展國家教育,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全面認識國家各大成就,正確理解香港憲制地位,使青年在中小學起,逐步建立國民身份的認同感及國家意識。
建議港府為學校成立國旗隊,讓升國旗、唱國歌的教育常規化;鼓勵學校培養升旗手,安排學生與駐港部隊國旗隊或內地學校國旗隊交流,並定期讓學生在金紫荊廣場及其他政府場地負責升國旗,增加他們的榮譽感。
建議政府從幼稚園起,全面普及普通話教學,要求所有學校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並在週會、班主任課等非學科範疇的教育中使用普通話,提高持有《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的教師比例,致力提升師生用普通話的能力。
研究教育政策的同時,必須重視教師培養,建議在大專院校開設相關課程,當中加入國家教育元素,並要求負責國情教育的教師,必須擁有專業知識及資格;同時,增加對現職教師的培訓,並研究內地教師借調計劃;參考澳洲的量度指標,對教師學習及培訓的情況進行評估,亦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的成效進行評估。
通過電影、電視劇、宣傳片、網站等,培養學生對國家的自豪感,加強社會教育,擴大愛國氛圍。

3. 梁君彥「更好落實《環境保護法》」提案重點:

國家於今年1月1日起實施修訂後的《環境保護法》,修訂範圍有幾個重點,包括嚴格企業防治環境污染的責任、加大對企業環保違法的懲治力度、確立國家鼓勵環境產業發展及支持企業主動採取環保措施的政策,以及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修訂旨在改變國家嚴峻的環境情況,以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等。
現時社會對新《環境保護法》未有充分認識,執行細節上存有不少問題。為提高法例的可執行性,讓企業負責人、市民大眾及執法人員,可貫徹落實新《環境保護法》,必須做好配套法規的制訂,完善相關法律制度,著重解決大氣、水、土壤等污染方面存在的重大問題。

加強宣傳新《環境保護法》,建議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視學習和宣傳新法為重任,讓民眾正確理解法例的基本規定,充分認識環保工作是重要、必要及緊迫的,但是長期及艱巨的,要求民眾由自身做起,自覺依法規範自身行為。
必須完善新《環境保護法》的配套法規及規章制度,全面審視與環境領域相關的行政法規、地方法規及不同部門規章等,務求使不同範疇的法律法規與新《環境保護法》可以做到互相協調及銜接。
確立制度讓各司部級的職權及職務更加清晰,清除責任的灰色地帶;各級政府部門須對其管轄下的環境質量負責,同時加強彼此間的統籌協調,互相監督工作成效;已移交司法部門的違法個案亦應按法例規定作出審判,施以應有懲處。
在嚴格執法前,先訂立完善的排污許可及環境監測制度,並為財力和資源有限的中小型企業及微型企業提供相關協助,例如設立不同的環境保護工作坊或企業支援小組,協助企業提高防治水平。
建議國家積極依法採取財政、稅收、價格、政府採購等方面的政策,以支持環境保護技術裝備、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服務等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除了協助、鼓勵和支持企業遵從新《環境保護法》外,環保設備諮詢及供應商也可獲更多商機,有助環保設備產業的壯大,達到雙贏。

4. 林健鋒「加強廣東自貿區中香港的參與和角色」提案重點:

上海自貿區自2013年9月成立以來,各界一直關注自貿區的發展,而廣東自貿區對粵港澳未來發展舉足輕重,其進展亦廣受各界關注。廣東自貿區特色在於面向港澳,我促請國家推出政策與措施,加強廣東自貿區中香港的參與和角色,令廣東自貿區成為鼎足珠三角、幅射到全國、面向全世界的重要平台。

成立由官方授權籌組的部門和機構,統籌粵港合作的細節事宜,並就現代服務業領域展開合作。
加強廣東自貿區在金融創新方面的角色。如「深港通」互聯互通機制應盡快落實,以提升香港競爭力。
加強粵港澳跨境基建合作。如兩地政府應早日研究落實高鐵「一地兩檢」,令到三地居民往來更方便。
第四,加強粵港兩地青年交流,鼓勵創意產業發展。希望兩地政府能夠加強支援,特別推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為年輕人創造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 預留三個新區(南沙、前海及橫琴)的土地供港資或合資企業投資發展;並簡化兩地跨境工作人員個人所得稅的繳納制度,方便專業人士到三個新區工作。

5. 林健鋒「強化香港在國家『一帶一路』計劃中角色」提案重點:

「一帶一路」建設構成了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戰略新格局和周邊外交戰略的新框架。在這個大背景下,香港特區利用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政策優勢,獨特的地理位置,健全的法治制度以及完善、發達的各項專業服務,只要抓緊機遇,強化角色,事必可以爲「一帶一路」的這個戰略作出貢獻。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新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出,爲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策略,與此同時,亦可協助香港產業開拓新市場,推動香港的經濟發展及轉型。
香港可與内地各主要大城市的地方政府,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沿缐的地方政府,建立一個高層次、有專職部門負責的溝通平台,加強互通機制。
在這個平台的基礎上,香港與內地相關省市到「一帶一路」這些國家聯合路演,同時亦加強對於「一帶一路」戰略的海外宣傳。
香港政府與内地相關省市能定期舉辦交流會議及企業簡介會,讓内地的企業充分了解香港企業可以提供的專業服務。
爲配合未來廣東自貿區的發展,加強香港各大碼頭、機場及鐵路等基礎運輸設施的建設和配套,簡化口岸通關手續,以配合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
積極研究加入由中國倡議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6. 林健鋒「助青少年人向上流動的提案」提案重點:

無論是香港還是祖國内地,都同樣存在青年的問題, 本提案著重建議透過香港與内地不同範疇的合作,加強兩地青少年的溝通和了解,用青少年之間的溝通之道,潛移默化地疏導青少年的不滿和情緒,樹立他們正確的價值觀。

無論是特區政府以及中央政府,都應建立恆常穩定的溝通渠道,充分聆聽及掌握青少年人的意見。在青年問題的有關政策出台前,應讓他們充分表達,逐步建立社會認同感。此外,新世代的青少年人更爲熱衷於在互聯網及各種通訊軟件表達自我,並由此渠道來發動一些行動及傳播一些信息。
全方位加強青少年人的教育及職業培訓。對於在學業上未能向高等學府靠攏的一群,政府應加強不同行業的職業教育,令青少年人有一技之長,有更多出路。
加強各級高校、中小學的教師隊伍素質建設。一方面要加強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師德教育,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完善教師隊伍管理工作。
建議兩地高校或中學加強交流,内地各級高校亦可放寬招收港澳台地區學生的入學條件,同時,建立大型平台,為各大院校的在校生、畢業生提供不同企業及機構的實習和就業機會。
青少年人要逐步承擔起建設社會的重責,亦要負擔社會老齡化所衍生的福利問題。因此,在目前在政策制定上,一定程度上可較爲向青少年人傾斜。爲青少年人提供更多出路,在生活上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

7. 林健鋒「治理河道,讓江水回復生命」提案重點:

我國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有45203條,貫通東西南北,為人民帶來豐富水資源,亦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利條件。但部分河流水質污染問題卻為人民帶來困擾。對於水利發展的工作,首要顧及民眾安全,我國在防洪及經濟社會用水的供水方面取得亮麗的成績,各級政府亦因地制宜,在發電、航運、物流、旅遊等方面積極建設,造福人民。

河道實施跨地域聯合管理,明確每條河道治理權責。由上級政府領導,實施聯合管理,明確每一條河道的負責單位,透過聯合工作組進行跨地域的全面統籌,將有助將權責具體化,更有效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執法。
加強政府內部訊息互通,讓政府機關的工作人員能夠輕易找到各河段的管理機構,以便做好更多協調工作另外,在河道的兩旁,可以在不同位置竪立告示牌,介紹河的資料,甚至可以加入歷史文化資料,發展成旅遊資源。
協助企業處理工業污水。聯合管理的河道主管機構可了解不同行業的生產需要,全面掌握當地工業廢水處理情況及工廠所面對的困難,務求保障企業生存空間的同時,可以整理河道,提高水質。
理順宣傳及執法工作。主管機關要制定清晰可行的標準,加大宣傳力度,讓企業及民眾充分理解河水潔淨的重要,但同時亦要為企業提供適應期,改善生產設施,政府亦要完善巡查及舉報機制。
陽光政府要進行開明管治,可以開設網站及善用手機應用程式,讓民眾發現河道有污染,方便跟進治理。

8. 張華峰「把握滬深港互聯互通機遇,融入國家金融開放大政策」提案重點:

「滬港通」開通初期,投資熱情不及預期,香港證券業界指,主因是內地投資者對港股認識不足,其次就是50萬元人民幣資產限制,另外可投資股份全屬中大型股,只乎合基金大戶口味,對散戶吸引力不足。而北上渠道方面,不少中小型券商反映,港投資者反應冷淡,主因是大部分面對散戶的中小型券商都沒有參與滬港通,變相令到向散戶推廣滬股的宣傳不足,而中小券商不參與的主因就是投資成本高昂。

滬港通以至即將會落實的深港通,都是國家金融開放的重要政策,我們深信,做好滬港通以及深港通,是為將來人民幣全面國際化的一個重要基石。但要打好這個基石,應當要讓中港兩地投資者對於對方股票市場有更深入的認識,互相融合,這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建議中央在深港通開通之時,為一些滬港通的障礙拆牆鬆綁,包括50萬元人民幣資產限制,以及加入更多類型股份讓投資者選擇。
建議上海、深圳及香港的交易所都應該多到對方的市場做推廣及路演,為投資者提供更多資訊。
對於香港券商參與度不足,我們認為只要增加滬港通及深港通的人氣,自然可以吸引更多券商加入,建議中央可考慮取消向香港券商收取備付金,以減低券商的營運資金;
深港通即將開通,相關部門亦應該致力減輕兩地券商的投資負擔,盡可能可以只利用同一套的電腦設備就能對應兩個市場,以減輕券商投資成本。

9. 張華峰「基金互認」提案重點:

中國經濟開放之後經過30年高速增長,內地銀行體系資產規模達到22萬億美元之多。不過大部分內地居民都只是將財產放在銀行體系之內,導致資本市場規模只有約4萬億美元。內地投資者是極需要更多投資渠道,將留存在銀行體系內的資產引導出去銀行體系以外,「滬港通」及「深港通」是其一,基金互認亦將會是另一大渠道,亦可以協助我國資產市場進一步發展及面向國際化。

引進香港基金,將豐富內地的投資選擇,有助中國投資者分散風險和提高收益;亦有助增加內地投資市場的闊度和深度、提升內地基金公司結構。
基金互認亦可以鼓勵更多海外投資者參與中國證券市場,令到中國市場的可投資性得到改善。
基於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已經就基金互認達成共識,我們希望中央政府能盡快落實批准基金互認,加速我國金融及資產管理市場更健康更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