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讓通識教育科重回正軌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本人自2009年開始一直關心通識科的發展。就早前香港電台節目《千禧年代》中,席間有人認為我所述的案例以偏概全、踐踏通識教育科及教師專業操守,要求道歉。本人對此評論十分困惑。過去,本人收到超過900名家長的求助信,反映其中一些個案就說我是以偏概全,試問不用個案去指出問題,難道要抽象地「高大空」去討論?本人絕無意圖踐踏通識教育科及其任教老師的專業操守
,更沒有提及要求教育局削減任何資源撥款。我的盼望是通識教育科真的能培養學生獨立批判思考,用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開放思想,認識世界,發揮「全人教育」精神。

但通識科作為必修、必考、必計分的高中學科,絕對不能以揠苗助長、一蹴而就的方式進行。事實上,本人所屬的關注通識教育聯席會議及九百二十五名家長去年已發出聯署信向教育局反映大家對通識科的憂慮,認為學習教材沒有系統,不夠全面,令老師、家長及學生都難以掌握,老師培訓不足及考核方式模糊不清,對學校及學生造成莫大壓力。考試範圍廣泛,既深且廣。此外,變成學生死記死背,一知半解,效果完全違反通識教育科的學習宗旨。因此,本人重申,教育局必須從教材、考核方式、老師培訓及學習方式重新檢討,修改通識教育科各範疇,以符合中學生的學習水平,令孩子學得開心,家長放心。建議包括︰

學生學習

一、通識科原意是令學生得以全人發展,為社會培養通才,確保通識科的教學對學生成長起正面作用。
二、通識科考題應更符合中學生水平,避免學生難以掌握,無法分析學習。

老師培訓

三、正視通識師資培訓問題,關心通識老師面對的困難,協助提供更容易使用的教材。例如,提供一套廣泛認同的教材,教材不能以偏概全,雜亂無章。

投訴機制

四、改善通識科投訴機制,加強校方監管的角色。

學校角色

五、公平公正對待通識科六個單元,確保通識符合「全人教育」理念。
六、通識教材、講座不能偏頗,必須涵蓋各方意見。

考評機制

七、通識評核機制應該陽光化,同時增加成員選拔的透明度並接受監管。
八、檢討通識必答題的必要性,以及通識科應否作為必考科目,增加學生選科的選擇權。

最後,我衷心希望各位關心下一代教育的朋友,特別是教育界人士能夠放下歷史包袱,不分政見,一齊為通識教育科準備一套大家都能接受的教材,令老師及同學都可有系統地教與學,並減少坊間對學科的爭議。此外,學會獨立、多角度及批判性思考對每位中學生並非易事,而更重要的是,學習高階思考框架是需要有階段性。所以,本人認為中學生應先行在本科學習及鞏固最基本概念、知識,好讓他們往後在大學時期就不同的社會議題作出更深入批判及反思。通識科實不應被列作必修、必考科,令學生有更多選擇,學習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刊於  文匯報)